加拿大外贸
一篇转自天涯和焦点的好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在冬日里带来春天的温暖楼主男,目前在珠三角工作,从事的职业ISO的审核员,楼主用一些实例说一说,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讲讲他们的实际生存状况。1主营陶瓷餐具
这个厂有自己的牌子,也接一些代工的订单,规模不大,几十人。一个老板兼技术兼销售,一个老板娘兼财务出纳会计人事行政,几个业务员,再加一些工人,硬件设施就是几间办公室加厂房,不过有一大半的设备都已经停用了。
审核时间比较短,两天时间,老板为人相当热情,也很配合,全程陪同,也是不停地提问各种问题。通过沟通,我们知道这个老板是真心想把企业做好,也想认真学好ISO的理论,他说他不想做两层皮,保证我们看到的都是他们真实做的,希望把问题暴露最大化让我们发现,然后他好改进。
之前企业请过辅导,花的价钱也是高价,不搞那种糊弄的东西,所以虽然企业规模不大,但却是认认真真的在执行这套体系,同时融合了一些老板自学的管理技巧,可以说企业还是井井有条的。
第一天审核结束后,晚上老板陪着一起吃晚饭,席间聊到了企业的效益话题,说到这个问题,老板也是一脸苦涩,他说:2009年到2013年期间,他的厂效益相当好,巅峰时期工人就有200人,那时候从江苏和本地请了几个好的技术师傅,每个师傅的工资都要一万五一个月,而且订单做不完的做,从来不愁没订单,价钱也是水涨船高,利润相当可观,那时候日子过的好,也没想过规范化管理提升质量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些。
直到2014年,效益开始下滑,2015年和2016年下滑的更严重,期间就开始裁员,辞退了很多人,也停用了很多设备,现在就剩一个技术师傅领一些熟练工人了。2015年底的时候发现很多商场和渠道,都要求各种资质了,所以他们才重视起来,搞了ISO这套理论。
老板说,他不想这个厂倒掉,毕竟是自己一手办起来的,虽然现在效益不行,但他还会坚持,毕竟以前还是赚到钱了,有些积累的,但是他知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量赚钱,而是要转变为靠质量生存。他厂里有几个做了好多年的年轻人,挺有上进心的,老板就自己掏钱送他们出去学习。
期间也聊到,如果当初投资房地产,收益会比这个大很多这样的话题,老板却说:他还是觉得做点实业踏实。就这一句话,似乎包含了很多感触在里面,回味深长。
从老板的口中得知,这家企业虽然现在效益严重下滑,但接到的订单还是有利润的,也就是说,这个企业目前还没亏损,只是裁员减产。
2主营玩具
这家企业的模式应该代表了这一代很多类似的工厂,规模不大,不到一百人,主营业务就是玩具的生产和销售,流程也不必说了,这种工厂的生产流程基本差不多,老板是一个广西人,来珠三角打拼二十年,从小工做起,逐步自己做了老板。
这家厂做认证的目的也很简单,据老板自己说,一是为了提高一下工厂的管理,提升一下质量,二就是为了进入很多商场和渠道,人家必须要这个认证(这应该是主要目的)。
说到工厂的效益,老板也是一脸苦涩。据他说,当初他在玩具厂给人打工(注塑工),那时候效益特别好,厂里的订单从来都做不完,大家常年的加班赶订单,干了几年他攒了些钱,就琢磨着跟朋友合伙一起做一家小一点的工厂,也做玩具,于是两个朋友合伙凑钱,再加上当时政府支持搞了点贷款,自己的工厂就这么办起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规模小,只有二十人,做的东西都是一些大厂的代工,虽然不愁订单,但是因为产能有限等原因,也没赚太多钱,等他千辛万苦把工厂扩大的时候,玩具行业就已经有了下行趋势了,不过还是有钱可赚的。
到了最近这几年,玩具行业整体就已经不行了,因为类似的工厂太多,大家恶意压价,导致利润都非常微薄,钱难赚,到了近三年,他们工厂已经出现了按斤批发玩具的情况,就是一些挤压的库存,便宜的三五块钱一斤就卖掉,好的卖十块八块一斤,亏损很严重。
从2015年开始,他们的业务又遇到一些问题,就是基本所有商场和各种渠道,都要求他们工厂必须有一些资质,其中ISO就是一个,本来就亏损的玩具厂,还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搞这些认证,但是又没办法,不搞就只有死路一条,搞了还有一线希望。
现在这个老板每天忙着应酬和各种事物,晚上要到一点之后才能休息,早晨早早的就要到厂里来看生产状况,把能裁掉的人都裁掉了,基本留下的管理人员都是身兼多职,由于订单量下滑,好多工人已经没有班可加了,没加班赚的钱就少,有些骨干已经主动离职了。作为老板,要操心生产、订单、财务、人才、税务、政府部门等应酬事宜等等,本来一脸笑容的老板,说到这些事,脸上马上挂满了无奈。
3主营LED灯具
之所以想说这家工厂,是因为这家工厂代表着中国中低端制造业过去的发展模式。
这家工厂位于东莞市,老板是个江西人,不到五十岁,二十几岁随亲戚来珠三角打工,后来亲戚自己创办了一家小厂,赚了些钱。前些年LED灯具突然火了起来,他的亲戚也创办了一家组装LED灯具的小厂,然后顺理成章的赚钱,赚到钱后又扩大了规模,这时候发动一起来的其他亲戚也办这样的工厂,这样可以更大地扩大规模,在原材料选购上也可以供应商谈价钱,在签订单时也可以接更大批量的订单,然后他的亲戚也全部赚到了钱,当然也包括我说的这个老板自己在内。
楼主去审核的时候了解到,几乎当时一起出来打工的亲戚和后来追随他们来的人,全都办了这种LED灯具厂,而生产模式也是清一色的组装加工,也就是全部模式完全复制粘贴。
老板说,那些年这个LED火爆的时候,只有做不完的订单,根本不担心质量的问题,而且利润也很可观,所以他们家所有亲戚都投入这个行业了,但是从前几年开始,市场突然开始饱和,由于类似的工厂太多,大家开始竞相降价来抢订单,利润开始直线下滑,他亲戚的工厂大部分已经不怎么赢利了,一部分开始亏损,他自己的工厂就是那一小部分亏损中的一家。
老板还说,虽然这两年效益下滑得很严重,但是人员的工资却在上涨,尤其是社保这一块,现在居然还上涨了,给他造成不小压力。还有就是税务的营改增,本来他以为这是个好事,但是一段时间发现,像他这种小企业,营改增根本得不到什么好处,反倒是增重了税收压力,因为小企业很多采购的东西都是没有发票的,如果要发票就要加税点。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厂租,现在利润减少了,但是厂租却在不停地上涨,虽然现在有好多厂房空置着,但却几乎不见哪个房东降价招租,至少他在的那个镇是这样的,其他镇不知道什么情况。
期间也聊过国家倡导的产业升级的问题,老板的回答就一句话:我这几十人的小工厂,做的都是组装的活,拿什么升级,就算升级也是升级为组装点稍微高档点的货。
4主营手机电脑汽车的零配件
这家企业投资老板是台湾人(我国对港澳台的同胞来大陆投资都以外资对待,给予同样政策的,这点还是很照顾的),主营业务就是做一些手机电脑汽车等行业的零配件,人数有1500人左右,主要客户都是一些知名品牌或者相应的渠道之内,所以说是现在比较少的日子过的还很舒坦的企业了。
这家企业认证的是三个体系(质量、环境、安全,其他还有好多认证不是我们审核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设备也比较先进,员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比一般小厂好很多,据说待遇也高不少,管理也是井井有条,由于是盈利企业,自然的也不缺各种需要的人才了。
审核一共是三天,全程陪同的是老板指派的一个副总,这种企业一般老板只是来见见面,人家很忙嘛。审核过程中时不时跟副总聊聊天,从中了解了一些关于这家企业的情况:由于是外资企业,建厂的时候所需的各种手续比如环评三同时验收、工商税务相关等等各种政府能给办的手续,都是一路绿灯限时办妥的。这里最有诱惑力的就是当时政府给的政策:建厂用的土地是政府批的,分文不收,投资建厂后,实行“三免五减有待”,意思就是前三年免税,五年减税,同时还有低息甚至部分无息贷款。还有很多优惠政策就不一一说了,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是哪些,总之,这家企业在政府的各种支持下茁壮成长。
听副总说:现在最好的行情已经过去了,不过虽然现在市场整体趋势下滑,但他们企业的效益并没受到太多影响,因为他们的客户大部分也是一些台资企业,而且都比较稳定,做的产品也相对技术含量高些,其他厂想效仿也很难,毕竟不是随随便便就投资得起的,不过据说老板已经有了新的规划,逐步把投资引到东南亚去,因为现在大陆的人工工资涨了很多,再伴随着政府优惠政策的到期,大大压缩了他们的利润空间。
不过这副总说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就请各位自己斟酌了。
其实个人认为,这些外资企业,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比如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经营模式等等,还是很值得学习的,我觉得台资企业的很多经验与日本很像,如果仔细去挖掘,还是可以获取很多有用信息的。
5主营汽车通用零部件
这家厂子规模150人左右,主要客户是一些汽车修理的渠道和部分汽车制造企业供应商,老板本地人,原来做的工厂比这个大很多,但是后来因为不便讲的原因倒闭了,这家厂是后来重新办起来的,可以说包含着一个创业者的各种辛酸故事,太详细就不描述了,有点煽情。
但是从2015年起,订单量也开始下滑了,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毕竟减少了,而且客户对供应商的压榨也越发严重,为了留住订单,只得牺牲自己的利润来维护关系,另一方面人员工资及社保等费用的上升,也给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不过好在企业的厂房是自己的,不需要租金,节省了相当大的一笔开销。
现在企业利润下滑,作为老板,他不想因为这个而把员工的待遇降下来,反倒增加了不少,我们问为什么,他的回答是:因为这些员工有好多都是在他刚开始创业就一起打拼的,这么多年了,跟着他没赚到什么大钱,他绝对亏欠,所以即使自己没钱赚甚至亏钱,他也不会轻易降低这些人的待遇。说到这里,给这位老板一个大大的赞。
听老板讲到一个事情:因为客户对供应商的压榨,供应商再对代工厂压榨,总之就是层层的压榨下,很多工厂为了生存,便开始采取一些降成本的手段,表面上说的很好听,叫什么“精细管理降成本”“技术创新降成本”等等,包括今天审核的这家企业,其实最好用的,还是“偷工减料降成本”,比如尽可能的将产品做到可以接受的最小,用一些低价原料,降低一些加工环节和试验环节,以前那些可以判合格也可以判不合格的产品都是尽量判不合格以达到质量要求,但现在都判合格以减少返工返修率等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汽车造价越来越低,但是小毛病越来越多的原因吧,都是市场恶性竞争带来的。而且,这些零部件,基本都流向国产车了。
综合来讲,这家工厂还是经营管理比较不错的,只是因为市场恶性竞争的原因,也不得不降低了一些自己本来的标准,也是一种无奈吧,不过工厂老板不得不说他是个好老板,在这里真心祝福他的工厂能够越做越好,相信好人必有好报的。
6主营锂电池
这家企业规模有200人左右,老板是江西人,四十几岁,工厂是由最开始的几个人的小作坊逐步做到现在规模的,主营业务就是锂电池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客户对象就是一些手机行业的供应链、平板电脑及周边的供应链、或其他一些电子产品用锂电池的供应链,老板为人相当实在。
审核中跟老板聊了不少,讲到他是如何一步步跟几个朋友从小作坊一直做到今天这一步的,最开始他们只是做锂电池的小配件,后来随着智能手机和各种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他们也赚到了钱,然后就趁着机会迅速扩大了规模,最多的时候人数有三百多人,由于这两年同类的厂新增了不少,竞争变得激烈,订单被抢,所以现在有200人左右。
讲到生产锂电池,从审核中了解到一个问题,就是最关键的核心材料,全部是日本进口的,还有一些精密设备也是日本进口的,据说国产的寿命不行,也就一年左右,日本的三年内没问题,由于这家企业的客户大多是给国内知名厂商供货,所以材料方面不敢怠慢,一直用的是日本进口。
还有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这家企业也获得不少实惠,据说老板准备升级自己的企业,生产一些更高端精密的配件或技术含量更高的电池,但目前苦于缺少人才和资金,一直只是个想法,也一直在等待机会,为了找投资和订单,这个老板几乎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忙完企业内部还要忙外部各种应酬公关,辛苦得很。
写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就是现在珠三角的中低端制造业,生存真的很困难,具体原因,大家也都清楚,不重复复述了,楼主也希望市场会好起来,希望国家会看到这些信息吧,因为这些中低端民营制造业,承载了很多人的就业、梦想、甚至未来,也为国家GDP贡献了不小的贡献。
最后衷心祝愿每个坚守在自己工厂的老板和员工们,2018能够越做越好。
评论
物竞天择, 优势劣汰.
品牌之路, 任重道远.
评论
实业比搞房地产辛苦多了!人家一栋楼就卖10几个亿,自己投入很小,都靠银行贷款开发。
评论
实体行业很辛苦 做的就是一个信念与坚持 . 加油 !!
评论
实业创业是很艰辛的路子 特别是小型作坊企业
加拿大电商昨天我把提单复件发给了客户,今天收到了他回信,如下: Dear Nicholas, please send all shipping documents. We will check B/L copy and we will reply ASAP. Thank you Best Regards ......................................... 加拿大电商刚从事这行半年,对电子行业不了解,自己整理了些,算是学习,供大家分享,也请大家补充。我毕竟是个文科生,对这方面知识严重欠缺。 DVD:英文全名是Digital Video Disk, 即数字视频光
·生活百科 家里还有水疗中心/游泳池 - 电力充足吗?
·生活百科 SA TOU 和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