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工作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



在加拿大


德 国工业确实值得我们中国学习,能总结其中的精 髓,对自己的工作带来益处,对中 国工业带来进步。

  德 国工业史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没有自有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仅靠仿制和低价是没有前途的。第二,不创新真的会死,这是德企血的教训。创新这件事,要有意识,有环境,还要有制度保障,这些德国一样不少。

  前几天,我和德国的企业战略专家,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监事会主席罗兰-贝格(Roland Berger)说了对中国制造现状的困扰,贝格给我说了德国的故事:从1870年到20世纪初,“德国制造”低质廉价,当时全球制造业的金字招牌是英国。为了和德国制造划清界限,英国要求所有商品必须标明出产国。

之后,德国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向英国人学习”,从单纯拷贝到开始尝试做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20世纪初,“Made in Germany”已经赢得了好口碑。到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记得那段历史了。

  “之后,日本人也走了和德国人基本相似的一条路。从拷贝,便宜货起家,开始有自己的研发,技术,产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向狙击了诸多欧美企业。受到日本产品和新兴市场的冲击,德国摩托车,自行车,照相机,和纺织品产业基本死得一干二净”。罗兰贝格说。上述这些行业中也有剩下的,基本都是古董,而不是潮货了。

  那些成功对抗了日本电子产品新科技和东南亚纺织制造业的公司,则越变越强。例如德国的工程化工和汽车制造业。中国制造或许占据了全世界,但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用的是德国的机器设备。

  时过境迁,前英国外交大臣的顾问伍德(Steward Wood)之前在英国《卫报》中写道,“小声地说:向德国学习很好。特别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模式值得英国学习。在我们寻找当前最大挑战的答案时,德国可以给我们启示”。

这就叫风水轮流转吧。

  贝格先生这段简短的德国工业史告诉我两个道理:第一,没有自有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仅靠仿制和低价是没有前途的。第二,不创新真的会死,这是德企血的教训。

  德国中小企业的欣欣向荣,德国联邦政府对企业创新鼎力支持。创新这件事,要有意识,有环境,还要有制度保障,这些德国一样不少。

德国百亿欧元砸创新

  在过去100年,德国人的发明很多,从阿斯匹林,隐形眼镜,汽车安全气囊,到MP3和SIM卡。很多德国企业至今还在享受着这些老一代发明所带来的红利。这种惠及几代人的专利红利,正是中国商界很多人最为痛恨的“专利壁垒”。很可惜,这就是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

  2012年,德国在新技术开发和创新领域的投入达到794亿欧元,是GDP的2.98%,目标是3%。欧盟的平均值是1.97%,中国同期这一数字是1.98%。不同的是,创业投资在德国并不盛行,天使投资基金更少见,所以政府与私人企业在创新上的投入占了重头。

  “提到3%这个数字时,我们的联邦政府也是十分自豪。因为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加大研发的投资,他们也看到这个数字本身在增长。”金属加工微信,真不错,马上关注吧!德国博世公司前主席,现任监事会主席弗朗茨——菲润巴赫(Franz Fehrenbach)对新浪财经表示。德国博世并不是上市公司,他们100多年来一直不变的策略就是在研发上投资巨大:大概是整体销售额的10%。

 “德国整体的研发投入大概占GDP的3%。但我的观点是德国必须要超过3%这个数字。因为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唯一的资源是德国人的智慧。要让德国竞争力只增不减,就要加大对研发的投资。”菲润巴赫接受新浪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

  这个欧盟里GDP最高的经济体,近五成的GDP是由出口创造的。而在过去5年,即使是欧债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候,德国私人板块和公共研发机构的投资增加了15%。

  欧盟每年都针对全球对研发投资进行排名。2014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大众,三星和微软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高的三家公司:大众去年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135亿美元,超过1000亿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近19%。此外,榜单前十名中有五家是美国公司(英特尔,微软,谷歌,默克赫强生),另有两家欧洲公司(瑞士罗氏和瑞士诺华),以及日本的丰田。

  这些千亿级大鳄有很多创新大话题,化工行业在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企寻找替代能源,例如氢动力和电力。德国的环境监管政策催生了一系列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以及提升能源效率方面的技术创新。针对创新,德国制造业的话题无限多,但涉及到日常生产中,就是对生产流程和已有的产品不间断的改善。

  “所谓转型,不是放弃,也不是破坏,其实就是追求高质量,往行业的价值链上面走。以此提升竞争力和投资回报。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技术上不断研发,研发才能产生生产力。”菲润巴赫对新浪财经坦言。

菲润巴赫认为,“效率”这个概念与创新紧密相连,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取:一个途径是创新新产品,另外一个途径是改进技术,更新换代现有产品。

  “有些企业是通过创新的产品提升效率和竞争力,另外一些企业是通过实现操作上完美来获取竞争力。如果以博世为例,我们可以同时生产几百万个零件,保证同样的质量,没有瑕疵。”菲润巴赫对新浪财经称。

  在研发领域,博世的投入是销售额的约10%。按照菲润巴赫的估计,竞争者们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大概是销售额的3%到6%。

过千家中小企业的隐藏冠军

  德国那些超级航母几乎坚不可摧,可并不是德国战车实力雄厚的最终原因。在德国,超过99%的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他们在工业方面高度活跃,如此欣欣向荣,以至于德语中小企业“Mittelstand”都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代表着德国工业的脊梁。

  德裔哈佛战略专家西蒙(Hermann Simon)2009年曾就祖国的“Mittelstand”写过一本书,名为“21世纪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 of the 21st Century)。所谓“隐形冠军”,是在某一个细化的工业领域排名全球前三名,或者在自己所在地区为第一名。

  即使如此,他们的品牌却不那么为人所知。最近,西蒙又对他的研究数据进行更新,去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全球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占了1307席(47%);这些企业占德国出口额的1/4。对比一下,美国有366席,中国有68席,英国则占67席。

这样的一批公司,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时一般工业公司的两倍,甚至更高。金属加工微信,真不错,马上关注吧!即使与一些以专利见长的大企业相比,若按照专利和雇员数量做比,平均到每位雇员的专利数量是一般大公司的5倍。考虑到成本的精细化,他们最终的投入产出比更高。

 说个例子:德国最大的风机制造商Enercon,拥有全球风能领域专利数的30%。

  还有一些德国公司很多人闻所未闻,甚至连他们涉及的那个偏门的领域都没听说过。西蒙就发现了很多这样散落在德国各地的珍宝式中小企业公司,例如德国凯密特尔集团(Chemetall)是全球最大的 稀 有 金 属 铯 和 锂 生产商;3B Scientific,是 解 剖 教 学辅助领域的领导者;Uhlmann,是 医 药 包 装系统的龙头,而Flexi是专业生产 宠 物 伸 缩 牵 绳 的,你想像得到么?仅仅一根小小的牵狗绳,他们垄断了全球70%的市场。

在很多公司时下对“外包”这样的概念十分热衷时,德国的“Mittestand们”是绝对反对“外包”概念的,尤其是牵扯到他们的看家专业知识时。

  德国有一家叫Wanzl的中型企业,主要业务时生产购物车,以及机场的自取行李手推车。他们的手推车卖到全球各地,包括日本东京的成田国际机场。

  机场的手推车?看起来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可质量要求很高。这家公司所有的部件都由自己工厂生产,因为他们认为这样才能保证达到他们设定的质量标准。

  这就不理解中国企业想对很多德国小企业发起收购时的困难重重了。

  时下的德国企业中,很多最炙手可热的发明正是来自一些中小企业。举个小例子,仅3D打印技术这个小领域在美国和德国聚集了一批中小型技术公司,于是诸多中国企业家都到德国去收购3D打印方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公司。结果这些看起来都不富裕的中小企业却根本不愿意卖。

  按照沃顿商学院教授Christian Terwiesch的说法,德国式创新的诀窍,就是在某一个很狭小的专业领域技术专业知识很过硬,所以即使在很小的板块也可以成为市场领导者。

  很多中国企业乐意收购这种小公司,收购成功的寥寥。

篇外:德国特色的“创新技术孵化器”

  在创新这个领域,无论是德国的超级航母们还是中小企业看起来都很风光:他们长袖善舞游刃有余。

  但创新气氛活跃并不仅仅是企业们的功劳。德国的整个市场体系,似乎就是为了鼓励创新量身定制,这一点,美国人都很羡慕嫉妒恨。

  针对创新,必须提前说明的问题是,研发这个词说了很多年,做企业的无人不知。为什么大家对投入创新有保留意见?因为有的行业投入研发后需要一二十年才能有所突破,这一点在医药行业尤为明显。机械制造业不需要那么久,但也不会立竿见影。

  企业吝啬资金投入研发,现成的技术找不到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在很多国家都存在。

  德国有一种特殊的“中介”,或者说是“孵化器”,填平了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

  德国有几百家研究机构,慕尼黑的马普所(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PI)是很著名的一家。他们专门资助和发起一些生命和资产科学研究项目。

  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Fraunhofer-Gesellschaft),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有近66年历史。他们拥有67个半自治型研究所,就像科研开发的搬运工,把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搬向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

  上述这些科研中介组织,是德国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缺了他们,德国很多工业领域的创新就可能根本到达不了终端。

  以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为例,他们每年研发预算达到20亿欧元,其中30%资金来自于政府,另外7成来自一些公共预算支持的项目,以及他们与企业之间的合同。他们的责任就是把技术创新顺利投向市场,几乎跨越所有行业领域,最关注的是德国人的强项领域,从健康医疗到能源。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在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孵化上贡献卓越。

  这些研究项目不会仅仅停留在学术期刊的程度,而是迅速商业化,不仅是一家公司,而且可能惠及整个行业。

  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企业,从大企业到中小企业,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上竞争激烈,但绝不用价格战挤压彼此。德国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互通有无。他们将这种紧密沟通称之为精英集群(Clusters),共享创新和科技的红利。尤其在德国最具竞争力的化工,汽车和电子设备和工程领域。他们不会相互拆台,而是通力合作。

  “德国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转型,中国制造也可以。至于‘中国制造’什么时候可以扬眉吐气,我觉得是10年。要走在科技的前沿,大概需要20到30年。”

  贝格先生对于中国制造的乐观估计是有前提的:“前提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从仿制阶段走出来,开始创新自己的生产流程,技术和产品。现在的世界是透明的,世界的一端有了一个新技术,另一端几秒钟就知道了。所以学习的过程必须加快。”

  贝格说“德国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制造业,因为他们知道制造业的强大对一个金融独立的国家至关重要”。

评论
没什么新意, 罗列了一堆表象, 典型中国德舔的软文。 把这些内容说给德国人,德国人会当场呕吐,这点确实 德国比中国要强

评论

但我觉得说的都挺对的。不晓得德国人为什么呕吐。

评论



不好意思,呕吐可能过了, 但会很不舒服, 就跟别人夸赞你过头也会令你感觉不舒适一样。 不好意思,
文章里的东西确实太肤浅了,如果只看到这个层次那这篇文章就没大意思。

不过这篇文章作为一篇大文章的引言,前沿部分还可以,罗列的数据,事实有了,下面该展开了,分别从政治,历史, 人文角度来挖掘影响因素, 最终导出结论,嗳,这篇东西就有意义了,就不再流于为吹捧而吹捧,就能成为一篇严肃的文章了。

评论
说中小企业那部分挺对的 研究所那个也是真的

评论



写的不太对,光是时间就不对。世界上最早出现的made in 某某国家,是made in Westgermany,不是made in Germany。德国货一直都是高质量的代表,直到二战后,德国化为一片废墟,被分割为东西两德,要啥没啥,要生产既没有人也没有机器,连修马路都是靠妇女手工修的,一夜之间回到冷兵器时代,男人都死光光了,财富都被炸平了,知识都被美国人运走了,美国人那时运德国的科技资料,是用登陆舰运的,整船整船的运走,就算那时还是纸张时代,那也是不得了的知识积累啊。西德国要重新开始积累社会财富,造出来的东西都很差劲,出口到英国,就被英国人强迫标记made in Westgermany,是耻辱的象征。

西德人确实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变耻辱为荣耀了。但你说的史实也确实有差错。

东德如何不太清楚,因为那时英占区在西德,二战后东美苏冷战,只有西德能出口到英国吧。

德国人看了,应该会呕吐吧,就算不呕吐,至少会浑身起鸡皮疙瘩。这确实太夸张了点,从1870年开始。。。。。那时还八国联军呢,德国还很厉害呢

评论
德国机械整条产业链上很少有掉链子的环节,这是他们强大的地方。单拼某些环节的话,中国越来越有取代德国人的趋势。

评论


粗粗看下,吹嘘的成分多。
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发展的阶段,当今的社会财富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有了民生,当人不再为生计劳碌奔波,就有更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其他方面,从而有了民魂。唯有民魂是值得可贵的,一国才更快进步。中国从入近代有相当长时间闭关锁国,未曾经历近代技术的革新,经不起外来侵略,国家精神之丧失。在当今的和平环境下,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都仍然处于发展上升期,对电子,汽车等产品继续需求,市场潜力巨大,谷歌,FB 等都视之为拓展方向,跃跃欲试,但必须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也就是要经历一两代人的开拓和牺牲,才更加健全强大。
德国在整体上也比较可悲,打了两次世界大战都输了,但个体也有非常强大的,比如爱因斯坦 ,赫兹。

表面上就是他们当中有一两个比较叼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Nikolaus_Otto
http://en.wikipedia.org/wiki/Rudolf_Diesel
就能做发动机,有了机械力,就拿机器做机器,他们的机器比较好,这么好的机器就找一帮人去看着它转就够了, 钱大家一起分。有了机器,就能源源不断的开采矿石来增加财富,又能开船去打仗,去抢钱,这些事情在当时没有机器是没有办法的。

评论
和题目里秘密匹配的关键词就是 “重视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  “德国政府扶持“, 这就是德国企业长生不衰的秘密?

搁中国老板看了肯定是问, 这报告那个秘书写的, 让他去财务部结下工钱,明天不用来了。

评论
Roland Berger 很有名~~

  ·中文新闻 2024年巴西G20峰会:直言不讳的前外交官山上真吾指责总理安东尼
·中文新闻 在内皮恩河寻找失踪男子

德国工作-加拿大

Kurzarbeit可以退税吗?

华人网正在填写报税单,去年有一些Kurzarbeit. 这个可以退税吗? 是写在领取过多少失业金那一栏吗? 谢谢 评论 Kurzarbeitgeld是免税的,都没交过税,拿什么退? 其实正好相反,kurzarbeit很可能让你 ...

德国工作-加拿大

咨询转行,求分享看法

华人网本人文科背景,在某小型 IT Consulting 公司(一百来号人)做了三四年的时间(不是 technical consultant,是 management consultant 这个方向的,这个 management consultant 只是相对于前面的 technical ...

德国工作-加拿大

帮忙看下Arbeitszeugnis打分

华人网前面三段是介绍个人情况,单位情况,以及完成的任务,从第四段开始: Herr X hat sich nach einer Eingewhnungsphase zügig in das für ihn neue Projekt eingearbeitet und zunehmend wertvolle Beitrge zur Weiterentwic ...

德国工作-加拿大

关于职位名称问题

华人网最近看到一个职位 挺感兴趣的。。。其实主要是工作地点 (吐槽下 稍大点城市的制造业机会真心少啊 都是在鸟不拉屎的村里)看职位描述和自己目前做的十分相似 只不过自己的职位 ...

德国工作-加拿大

请教 AT 合同

华人网大家好, 由于外派,拿了一个所谓AT的外派合同。为啥用了“所谓”二字呢?因为在合同上面没有体现AT字样。 只写了Entsendevertrag, 说是我原来合同的补充,外派结束,又改回原来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