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德国人造的下水道不堪一击?”青岛暴雨内涝
在加拿大
作者:上观新闻
8月26日,受台风“巴威”影响,山东青岛暴雨部分地区城市内涝。网友吵起来了:“德国人造的下水道呢?”“德国百年前建造的排水系统这么不堪一击?”“青岛不是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吗?”“下水道油布包里的零件用完了吗?”上海辟谣平台记者采访了青岛市排水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负责人乔全荣,请他为大家讲一讲青岛下水道的故事。
△青岛德建地下排水管道江苏路暗渠。图片来源:半岛网
德国制造下水管网目前只有2.66公里
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修建过排水系统,所以青岛有了“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之称。但德占时期总共只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且大部分管网因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目前只有安徽路和大学路上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而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寥寥无几。
2018年7月,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还曾实地探访这2.66公里德国排水管网。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位于青岛前海一线,距离青岛著名景点——“栈桥”只有几百米远。管道口是一个约3米长、2.5米高的长方形,内部则与西北的窑洞类似。
△青岛德建地下排水管道安徽路入海口,目前仍在正常使用。图片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摄影:张旭东
神秘“油布包”传说也纯属缺乏常识
还一个流传甚广的“油布包”传说:“青岛下水道使用百余年后,有些零件需要更换,但青岛师傅不会修。他们打电话向德国求助,德国人淡定地说,根据德国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备件。青岛师傅按照线索找到一个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金属元件,虽历经百年却依旧光亮如新。”
但“油布包”的说法明显缺乏常识,乔全荣说:“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属元件。”当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我们国家基本没有工业,井盖等一些零部件确实要从德国运过来。德国和中国距离很远,会多运一些零件作为备件,在完成管网建设后,德国人会把一些备件存在那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有工人在地下管网发现过一些配件,但这并非德国人专门放置,只是一些多余的零部件随机存放在那里而已。
德国给青岛排水留下“雨污分流”的经验
100年前的中国没有污水处理理念,德国确实给青岛排水建设留下了一些经验,比如“雨污分流”。据《青岛市志·市政工程志》记载,德国人在沿海欧人区的地下管网采用“雨污分流”模式,华人区则是“雨污合流”模式。而青岛市后来新建、改建排水管网中,97%都采用了“雨污分流”模式。
△青岛德建地下排水管道安徽路暗渠。图片来源:半岛网
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如今的青岛与一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每条马路下都埋了十来种管道。胶济铁路穿越整个青岛市区,当时德国人修建了多个铁路桥洞让人车穿行,这些桥洞地势低洼,甚至与海平面齐平,是目前城市防汛的重点区域,遭遇强降雨可能会被淹。为此,青岛市在防汛期设置了警示牌,并派专人值守。
青岛并非不怕水淹
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地理位置、温和气候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是典型的丘陵地形,山、海、城一体,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雨水汇聚快排出也快;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今年这样的情况很罕见。
青岛并非不积水,只是丘陵地形决定了下雨时积水快,排水也快,最怕短时强降雨,当然,更怕长时间强降雨。现在的青岛比德国占领时期大了好多倍,德国人造的排水系统在青岛前海,坡度大、流程短、不容易积水。现在的新城区,离海十几公里远,排水路径长许多,排水难度自然增大。
8月25日、26日,青岛接连迎来两场暴雨,其中城阳区和即墨区三个街道受影响最大,新闻中出现的严重内涝积水的棘洪滩街道幼儿园正是在城阳区。而主城区降雨量较少,则受影响较小。
△8月26日,青岛城阳区棘洪滩街道中心幼儿园积水严重。图片来源:环视频
如此“躺着受表扬”,连德国人都惭愧了。2015年,《南德意志报》忍不住辟谣:青岛强大的排水能力,真不是我们的功劳。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白璐 题图来源:张旭东 摄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白璐
·生活百科 太阳能报价??
·生活百科 太阳能逆变器上的附加冷却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