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同济大学2020德国蓝皮书发布:欧洲问题需要“柏
在加拿大
作者: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汪伦宇
今年下半年,中欧高层互动进入高频期。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视频方式举行会晤。这是自6月下旬中欧高层会晤重启以来,双方完成的又一项重大外交议程。
从8月开始,中国外交也开始逐渐恢复“面对面”模式。9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结束了对法德意等欧洲五国的访问,紧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又开启了对南欧两国的“接力式”访问。
作为目前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在今年欧盟的对华外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德国外交正处在从地缘经济向地缘政治转型的阶段,在这方面,德国在欧洲内部的主导性持续上升,问题离开了柏林就解决不了。虽然前一阶段法国总统马克龙积极提出各种有关欧盟前景的倡议和问题,但问题的答案更多是要看德国。”
9月19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在《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0)》的新书发布研讨会上如是说道。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0)》(下称“蓝皮书”)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自2012年以来发布的第九部德国蓝皮书。
《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0)》
“印太指导方针”尚未成为战略
9月1日,德国联邦政府发布《印太准则》。这份文件从8大利益领域、7项原则以及7大领域的行动倡议三大部分摆明德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立场、利益诉求和行动准则,为未来德国以及欧盟的印太政策和行动提供框架性指导意见。
据报道,德国《印太准则》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和政治重心已转移至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表示有较大的兴趣分享亚洲的经济增长活力,甚至要积极参与构建印太地区的未来,还要为所谓的国际准则在印太地区结构中得到贯彻贡献力量。德国既不希望看到某个国家在印太地区搞单极霸权,也不希望出现两极对峙结构性的固化,认为这两种情况都将危害地区多样化的伙伴关系。
澎湃新闻此前曾刊文指出,此前在印太地区没有直接主张战略空间的德国在这个时间点发布《印太准则》是向美国释放缓和信号,在临近美国大选之际、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支持率走高的背景下,德国对德美关系重归于好寄予希望。
“蓝皮书”指出,在对美政策方面,德国认识到,德国及欧洲必须做强自身并变得更加独立于美国,但是要想在短期内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是不现实的。
在“蓝皮书”发布的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认为,与英、法不同,德国此次出台的文件名为“指导方针”,实际上意味着它还没有成为一项德国的战略。
“(德国的)‘印太方针’与法国的‘印太战略’差异很大,它释放了一种信号,它对‘印太’概念的定义主要是地理维度,比较中性。另外,它被提出来的时间点也有玩味之处,不能排除是在与欧洲的媒体和舆论互动。”郑春荣表示,“它的出台不光是针对中国,所谓减少依赖也不仅仅是指对华方面,更多地还是从增强自身战略自主性的角度出发。”
“蓝皮书”认为,德国正尝试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推进欧洲的战略自主性。随着中美关系日趋下行,欧洲谋求在中美欧三角关系中进行适当的自我定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在加强与中国竞争、推动制定针对中国的经贸政策工具同时,德国也认识到,中德、中欧经贸合作的战略价值更为突出。
德国真的在减小对华依赖吗?
中德两国一向拥有十分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中国与欧盟建交45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盟内的最大贸易伙伴。9月中旬,德媒报道称今年第二季度德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接近230亿欧元,超过同期德国对美出口额。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德两国间互补性的经济关系向竞争性转变,德国对华态度出现了变化。德国国内一直有声音提出,应在经贸关系中加强德国的自主性,减小对华依赖。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疗物资短缺的问题凸显,又出现了要求缩短供应链的呼声。在此背景下,德国政界和舆论中有人提出“不要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此前也有部分德国媒体认为,德国发布《印太准则》是希望通过加强和印太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今年5月,德国工商总会对约1万家德国企业(其中18%为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在供应链受到冲击的工业企业中,37%正考虑寻求新的供应商,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希望在德国或其他欧盟国家找到新的产品、服务供应商。
在另一个专门针对德国海外企业的调查中,有约38%的受访企业“有意向”寻找新的供应商,而在中国的德国企业中,有约4%的企业考虑将一部分生产活动迁回欧盟。
“蓝皮书”作者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讲师寇蔻认为,目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持续攀升,在机械设备和汽车制造领域,中德两国的供应链高度融合。同时,主要经济体早已出现了价值链区域化的趋势,目前主要出现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欧盟区域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区域。早在疫情前这个趋势已经产生,并不是新现象。
他计算了德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对中上游的依赖度和德国的最终需求依赖度,在2005到2015年间,德国价值链中上游的对华依赖度从0.56%上升到了1.64%,对中国的最终需求依赖度则从0.63%上升到了1.96%,目前仍在上升。因此,对于大多数德企而言,大规模脱离中国供应商和市场是一个不现实的选择。
“在短期内,也不排除少数德国企业将一部分生产迁回东欧,但是考虑到供应链的完善,想大规模地寻求一个替代中国的市场是不容易的。”寇蔻表示。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刘威
评论
最大的单一体市场,一时半会还代替不了。
·中文新闻 前战斗机飞行员丹尼尔·杜根因中国指控将被引渡到美国
·中文新闻 澳大利亚网球明星马克斯·珀塞尔因兴奋剂违规被停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