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力阻侵略,法国二战前修建390公里"长城&quo
在加拿大
作者:历来现实
一、法国也要造"长城"!?
1939年9月1日凌晨,正在熟睡的波兰人根本没有想到,此时自己国家的国土和领空上,同时出现了千百架轰炸机发动机的轰鸣,这正是德国人的陆军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对波兰发动袭击的信号。
波军的防线被德军闪电般的攻势摧毁,分布在波兰西部和南部的广大工业区被德军快速占领,几乎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德国军队一路向波兰腹地进发,进而分割围剿各个波兰军团。
翼骑兵往日的辉煌,在现代战争的钢铁洪流下,很明显没有抵挡住的可能。
9月17日,德国人骄傲地宣称波兰走廊已经被打通,此时波兰首都华沙同各地的联系,早被从东普鲁士向南进攻的德国军队和从德国本土向东进攻的军队完全切断,同时从捷克斯洛伐克向北进攻的德军也顺利占领了波兰南部地区。
同样是在这一天,早已陈列在绵长的东方战线上的苏联军队也耐不住寂寞进入波兰。1939年12月5日,保持了20年独立时间的波兰随着境内最后抵抗的停止,再次失陷。
在德军和苏联忙于瓜分波兰的整个过程中,宣称保护波兰的英国和法国几乎没有对波兰提供任何帮助,甚至在波兰刚刚战败后,法国军队就奉命撤回到以大量资金修建的马奇诺防线之后。号称陆军最强的法国军队躲在这条"法国长城"身后,进攻精神一定已经被从他们的字典里抠掉了。
英国虽然出于全局考虑,派出了四个师渡过英吉利海峡到达欧洲大陆,但其象征意义明显要高出实际意义,张伯伦可不认为自己有义务去保护这块大陆,当然英军也没有那么多装备用来消耗在这场可能与自己关系不并大的战场上。
英法联军还同时拥有一个坚定的共识,就是这座坚固的"长城"——马奇诺防线,完全可以挡住德军的进攻。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这个名噪一时的巨大防御工事,它能否如愿承担起这样的使命,来保护法国东部边境,实现英法联军的战略意图呢?
二、风光背后满是伤痕
自普法战争以来,德、法、俄、奥匈帝国在欧洲大陆四足鼎立,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凡尔赛体系在欧洲大地上建立起来,四足断了三足。
德国作为战败国,已然低头就范俯首称臣,负担起庞大的战争赔偿;奥匈帝国在战后也分崩离析,旧日的领土上建起一系列新的小国,得到了国际联盟的普遍承认;俄国更是在一战结束前就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被迫提前退出战争的同时,还要对付国外列强对新生政权的干涉,以及国内反动势力的复辟浪潮。
法国,只有法国,他们才是欧洲大陆上仅存的胜利硕果,并不是他多么优秀,而是他的对手一个个都在走背字。
普法战争时还受尽屈辱的法国,在一战后昂首重新踏上荣耀巅峰,与德国交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回到法国怀抱,再度制霸欧洲大陆。
通过巴黎和会对战后胜利果实和全球利益的再分配,法国收获了巨额赔款和大量战败国的殖民地。一战后的欧洲,法国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战后的世界,法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遍布全球。就连国际联盟也是英法两国轮流坐庄。
不仅如此,为了巩固自己的胜利果实以及防范德国再次"发疯",法国先后与欧洲大陆上的众多国家建立广泛的军事同盟即"小协约国"同盟的建立。如此操作下来的结果就是,法国在沾沾自喜中“坐实”了欧陆霸主宝座。
法国人的屁股真的能在这个宝座上坐稳吗?四年战火洗礼之后,法国整整一代的青年人已然消失殆尽,产业结构遭到严重破坏,法国好似一个浑身缠满绷带还打着石膏的胜利者,风光在人前,痛苦在身上。老冤家德国虽然是战败国,但人家还有将近法国一倍的人口和工业产量。
新一届欧洲霸主在国际上的身份也很尴尬。1870年普法战争前,法国的军事实力还能独步欧洲,但在普法战争后,在世界军事竞赛的大背景下,法国逐渐滞后,以至于自身的国防安全需要依赖外部力量才能维护。
一战时若没有英、俄、意以及美国的帮助,法德之间的战争结果很难预料。法国战后对兵役制度的重新修订,使得法国一旦参战,战场上的法国军队大都是由预备役组成,实际的作战能力并不被看好。
地理方面,法国虽然收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但其无法改变自己重工业和主要工业资源产地仍然集中在法国东北部地区的现实,且工业区还伴随着大量人口,而作为近邻德国人一直将其视为是一块肥肉,如果战端再开岂有不吃之理。因此守住法德边境既是在保护法国内地又是在保障法国的军事工业,边境与法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最后,经过一战的教训,战时的伤亡和战后的疮痍让法国人和法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填平战壕的和平主义在法国社会占据主流,法国人民不想再付出一代年轻人的代价,于是法国的战争策略逐渐转向去思考如何去打赢一场防御战争,凡尔登战役给了法国很好的启发。于是在法国边境修建一个大规模防御工事的计划应运而生。
三、是兄弟,就一起挨打
但是法国陆上边境线绵延千里,构筑一个庞大的防御体系谈何容易。法国从南到北分别主要与西班牙、意大利、瑞士、德国、卢森堡、比利时六国接壤,而比利时当时是法国的盟友,瑞士一贯中立,卢森堡不足挂齿,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边境线上横亘着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而且回想一下,这两个国家从来不具备能够与法国相提并论的实力。
于是和老冤家德国人接壤的部分便成为这个防御体系中的重点。
法国人相信,只要给德国人机会,他们迟早会东山再起,一战的仇对于德国来说不能不报。纵观整个历史,进攻法国的路线只有四条,其中一条还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只剩下三条路线即佛兰德尔平原、摩泽尔河河谷及贝尔福峡谷。
很明显,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沿着这三条道路的所有区域全部构筑防线,也即从北海到阿尔卑斯,这样的工程未免太过巨大,法国虽然赢了一战,但经济上并不允许支撑如此庞大的支出。最后决定南起瑞士与法国的边境,沿莱茵河到最北后再向西北直到阿登地区以南设置了一条长达390公里的防线,很明显,这是修给德国人看的。
在这条防线下,不仅巴黎得到了保护,而且困扰着法国的东北部重工业区也能够受到照顾。其名称也就采用了当时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但是马奇诺防线只修筑到了阿登地区,从阿登到法国北部地区的佛兰德尔平原并不包含在马奇诺防线之中,且一战时德国就是从这里进攻法国的,法国军方为何对此熟视无睹?
看看地图我们就会发现,马奇诺防线再往北就是盟友比利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盟友家修工事就好像你在好邻居家门口建了堵墙,两国的同盟关系会直接受到影响,比利时会认为法国不相信自己,在自己危急时,法国不会援助,只会后退自保。
理由仅仅如此简单吗?实际上,佛兰德尔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再加上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如果在此动土,施工难度和成本都是不可想象的,更重要的是法国北部的重工业区也会因为马奇诺防线的延伸而受到损害。况且法国不可能不救比利时,因为比利时后面就是法国的工业区。
法国人修建马奇诺防线摆明了是要顶住德国人的正面进攻,可是德国人真的会头铁到硬碰马奇诺防线?法国人也清楚德国不可能付出巨大代价来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所以东北部地区的空挡与其说是上述原因,不如说是法国人故意留给德国人的。
德国人想要绕过马奇诺防线,必然会进攻比利时,那么在同盟条件下,比利时和法国势必会合兵一处进行抵抗,而且战场还是在比利时,法国本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正如莫里斯将军说的那样:
"(德国进攻比利时)对我们最为有利,它增加了巴黎到边界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德国如果进攻比利时,英国人一定会急眼,而不会袖手旁观,因为通过比利时可以让德军获取北海港口进,而为入侵英国获得便利。
四、法国人,时代变了!
基于马奇诺防线,法国人打出的如意算盘看似完美,但并没有考虑到一旦开战,比利时是否顶得到法国人来帮忙,且德国人真的会如法国所料从比利时进攻嘛?曼施坦因在阿登森林用事实敲醒了法国人的美梦。
上文我们提到,马奇诺防线只修到了阿登地区以南,法国军方认为德国人如果真的从阿登地区进攻,必须要面对卢森堡那崎岖不堪的糟糕道路,且阿登森林并不利于德国进行快速突袭,因为机械化部队根本无法前进,即使这里真的出现德军,那么他们的速度必然缓慢到让法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布防,而且出了阿登森林还有一条默兹河挡着他们。
在德军突袭成功前,法国人一直保持安之若素。而且阿登地区南北各自由法国军队和比利时军队把守,如果阿登地区出现危机,双方可以同时夹击来袭部队,因此再次修筑防线,完全没有必要。
战争开始前总会伴随着浓烈的火药味,比利时就在德国人的枪口上闻得清清楚楚,于是阿登地区的比利时守军被撤回比德边境,法国军方也没有做出及时补救,所有人都认为德国会再次上演"施里芬计划"。
然而英法比利时都想不到的是,他们如今面对的德军不再是一战时德军那帮过气的大老爷,而是意气风发、敢想敢拼的猛男,当德国统帅部采纳了曼施坦因提出的"镰刀闪击"计划,七个装甲师和三个摩托化师开始从法军最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区以及马奇诺防线的薄弱结合部突击时,阻挡德国人的就只有堵车。
德国突击集团军伴随着比大炮更加强有力的空军支援向前推进,空地协同作战代替了以往的战争中的重炮火力支援学说,这让还在脑补德国军事战略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英法军队措手不及。此时无论是比利时还是马奇诺,只能看着德国装甲车直驱法国腹地,留给他们的只有阵阵呛人的浓烟,以及德国人无情的嘲弄,他们一定是把法国人的防守当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与其说这是马奇诺防线的失败,不如说这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落后军事思想与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化军事思想交锋的失败;与其说法国患上了"马奇诺精神综合症",不如说从一开始,他们就落后了德国一个时代。
·生活百科 家里还有水疗中心/游泳池 - 电力充足吗?
·生活百科 SA TOU 和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