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欧洲日均死亡升四成,德国、法国同日宣布:再
在加拿大
作者:纵相新闻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单珊
本周,欧洲国家的新型冠状肺炎日均死亡病例较上周升近4成。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考验,德国法国同日宣布"封国"。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哈里斯27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访问时称,欧洲的日均新增病例比上周上升三分之一,而日均死亡人数则上升近40%。她表示,新增的病例主要来自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及俄罗斯。她警告:"令人担心的是,医院中的的重症病人越来越多。"
面对疫情,欧洲国家不得不再次采取"封国"行动。
10月2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表电视讲话,承认法国正面临"突然加速,更为严重和致命"的第二波疫情的考验,近乎全境超过警报阈值。
法国现已成为欧洲第二波新冠疫情的中心,法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124万例,是欧盟确诊数最多的国家。
马克龙宣布,法国拒绝"群体免疫"思路,将于10月30日再次启动全国封锁政策,至少持续至12月1日,并根据效果评估是否需要延长封锁政策。
法国此次封锁同3月的首次封锁举措相同之处是,居民购买食物、就医等被允许外出,出行须持出行证明,限制私人聚会,禁止公共集会,餐厅、酒吧等场所关闭,大学关闭并进行远程授课,政府鼓励企业进行远程办公并对受困企业和员工进行专款帮扶。
不同之处是,幼儿园和中小学及企业将在严格遵循卫生规定前提下维持开放,养老院等机构允许探视,法国领土对欧盟国家保持开放但对欧盟外国家关闭,出入境检测管控得到加强。
马克龙表示,希望民众秉持公民精神和责任心,遵守规则,待在家中,并保持希望,坚持到明年夏天进行疫苗接种。
不过,据路透社27日报道,一名欧盟官员在闭门会议上向欧盟27成员国外交官表示,在2021年底前都不会有足够的疫苗提供予整个欧盟成员国约4.5亿民众。
10月28日法国卫生部门数据显示,法国新冠肺炎病例24小时新增36437例,累计确诊1235132例,检测阳性率升至18.6%,现有重症2145例,新增死亡244例,累计死亡35785例。
德国总理默克尔28日与各州州长会谈后宣布,将从11月2日起至11月底在德国全境实施包括关闭大部分公共设施、餐饮娱乐场所以及限制个人出游等在内的多项措施。尽管中小学和幼儿园仍将继续开放,但其余措施已达到年初第一波新冠疫情期间实施"封城"的力度,德媒称其为"事实上的封城"。
28日当天,德国疾控机构公布的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为14964,是该国暴发新冠疫情以来最高值。该机构公布的德国全国"每十万人七日新增确诊人数"截至28日已达93.6,远超德国政府设定的警戒值50。截至当地时间28日17时许,德国累计确诊已达470566人,死亡10284人。
默克尔当天与各州州长举行会谈后举行记者会,宣布了联邦与各州达成的上述决议。决议指出,实施上述措施的目标是遏制新增感染,同时将每十万人七日新增确诊人数控制在50以下。
其中,从11月2日起,德国将要求在公共场合最多不超过10人同行且同行的人最多只能来自两个家庭。政府还要求民众避免"非紧急"的私人旅行或探亲访友。即将被关闭的场所包括餐馆和酒吧、俱乐部等。餐饮业只能提供外卖和外带服务。而包括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健身房、赌场等在内的娱乐休闲场所也都将关闭。多人参加的业余体育活动也将被叫停。职业赛事则可在无现场观众的情况下继续举行。
与此同时,中小学和幼儿园将在各州确保出台必要的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继续开放。与上半年"封城"时类似,11月"封城"期间,超市等出售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可继续营业。
"我们必须现在采取行动。"默克尔当天表示,采取措施以避免德国陷入严重的全国性卫生紧急状态是必要的。
德国联邦政府表态,将对受上述措施影响的企业和机构提供经济援助。新一轮"封城"措施实施两周后,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将再度举行会谈,作出必要的调整。
意大利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意大利紧急民防部10月28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991例,新增死亡205例;截至当地时间28日18时,累计确诊589766例,累计死亡37905例。在10月21日至27日一周时间内,新增确诊已超13万例,为3周前疫情周报数据1.7万例的近8倍。意大利卫生部官员表示,多地医院出现新冠病床和医务人员短缺。
针对目前的疫情形势,以及卫生系统再次出现医疗资源匮乏局面,意大利国家科学委员会警告,目前新冠疫情局势迫切需要进一步升级防疫管控。该委员会专家呼吁政府11月继续推出包括限制民众出行在内的新防疫管控措施。
意大利总理孔特则表示,如大家都能够恪守防疫规则和自觉遵守宵禁令等防控措施,意大利仍有希望迎来一个安全的圣诞节。否则,政府只能被迫采取进一步的封城措施,来遏制疫情蔓延和确保公共健康安全。
评论
祈祷赶快好转吧。
·中文新闻 为什么这张狗坐在 Coles 购物车里的照片让购物者产生了分歧:“
·中文新闻 《我是名人》的观众都对巴里·麦奎根被称为“节目历史上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