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中国访问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和德国力挺:不参
在加拿大
作者:国学聚焦
在2021年3月25日的土耳其安卡拉之行中,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郑重地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承诺,这也就意味中国在美国的自留地——北约上,打开了一道口子,使美国想要利用北约来对付中国的计划更加困难。除此之外,作为欧洲地区规模较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国际组织——欧盟中的重要成员德国也表示“欧盟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并不会保持一致。”那么为什么土耳其和德国会与美国“背道相驰”,公然宣言“不参与反华行动”呢?二者的想法与北约、欧盟的想法是一致的吗?对于美国所谓的“反华”行动,其他国家又有何看法呢?
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
随着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访华的结束,2021年3月24日,王毅外长便开始了中国的中东之行。首站是沙特阿拉伯,抵达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之后,就会见了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双方就近期的国际局势交换了看法与意见,中国支持沙特阿拉伯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稳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支持沙特阿拉伯在解决区域性以及世界性问题中发挥其本身作为中东大国的建设性作用。费萨尔则表示,沙中两国应该保持这种渊源流长的友好。而王毅外长在会见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时得到保证,沙特阿拉伯坚定支持中国在有些问题上的正当立场,反对境外反华势力打着各种幌子干涉中国内政。穆罕默德还说,他坚信中国人民会靠自己的坚强勇敢实现民族复兴的。
这是王毅外长访问美国盟友、北约成员土耳其前的最后一站,其良好的开局也是本次中国对北约国家访问的一个很好的基础。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土耳其是北约成员国,也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创始会员国和二十国集团的成员。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亦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奥斯曼帝国的荣光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土耳其人尤其是埃尔多安上台以后就一直想重振以前的“雄风”,加上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土耳其未能成功地融入欧洲,心里也是很憋屈,于是就决定重返伊斯兰世界,做伊斯兰国家当中的“领导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土耳其采取了很多对外强硬的政策。但是美国却并不希望中东有哪个国家能主导地区事务,最好事事都依赖美国,因而对土耳其“特立独行”行事风格非常的不满意,屡屡给于打击。因而土耳其虽然同美国是盟友的关系,可是在很多方面的利益却是有分歧的。
首先,就是对待库尔德人的态度方面。中东地区共有3000多万的库尔德人,其中土耳其境内就有1800万,美国人为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推翻巴沙尔政权,就大力扶持在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可这样一来就使得土耳其境内谋求独立的库尔德人蠢蠢欲动。对于这种搞分裂的势力,大多数还没有丧失中央权威的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进行打击的。因而就形成了一面美国人支援库尔德人,甚至武装库尔德人的现实,一面土耳其政府不遗余力地打击库尔德人武装的场景。于是就出现了,尽管美国一再反对,但是土耳其依然派出了地面部队进入叙利亚的阿夫林地区打击库尔德武装。虽然这一点并没有导致土耳其与美国的渐行渐远,但是嫌隙还是存在的。
库尔德人
其次,土耳其不顾美国的反对,执意跟俄罗斯、伊朗进行合作。近年来,土耳其不但与俄罗斯缓和了关系,还保持在很多领域方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土耳其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的石油与天然气,另一方面又从俄罗斯购进了S400反导系统。可正是这反导系统触及了美国的“逆鳞”,遭到了美国方面的强烈反对。尤其是S400反导系统的引进问题,几乎成为那段时间美国与土耳其外交的核心。由于土耳其在采购俄罗斯的说S400反导系统的同时,还跟美国共同参与着F35的研制与生产的合作,土耳其预计装备100架。但是这时候,美国就担心了,拥有了F35和S400的土耳其如果一高兴,在双方共有的平台上测试效果的,F35战机的性能数据将对俄罗斯人不再是秘密,于是他以毁约——不再向土耳其出口F35战机为要挟,要求土耳其放弃采购俄罗斯的S400计划,但土耳其并没有听从美国的“威胁”,而是毅然决然地从俄罗斯采购了S400反导系统。除了跟俄罗斯关系走近,土耳其还不顾美国的反对,一再从伊朗进口原油跟天然气。虽然不能说明土耳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是至少可以说明土耳其在某些方面的国家利益跟美国的国家利益是有冲突的,由于土耳其对美国的依赖性并不是太大,因而有时候会有些出人意料的“特立独行”行为。
再者,2016年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土耳其时间2016年7月15日晚间,土耳其武装部队总参谋部部分军官企图发动军事政变的事件。土耳其一直指责居住在美国的土耳其宗教人士居伦及其领导的“居伦运动”要对此事负主要责任。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指责流亡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宗教人士费图拉·居伦是此次政变的幕后策划者,理由是其领导的“居伦运动”成员也参与到此次政变中。按照埃尔多安的说法,土耳其军队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听从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的指令”。美国传教士安德鲁·布伦森则被指犯间谍罪因而被土耳其政府囚禁。这件事情也导致了土耳其与美国的“翻脸”,美国为了要求土耳其政府放人,还不断地对其施加外交压力,甚至经济制裁。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美国总统拜登
其实土耳其不但与美国关系不是很好,甚至与北约内部的国家关系也不是很和谐,尤其是跟法国。当年土耳其跟希腊因为油气资源闹起来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公然拉偏架,偏袒希腊。无数的事实说明,作为北约当中最特立独行的存在,土耳其完全是可以被我国争取过来的。虽然要求他帮助中国去“对付”美国很不现实,但至少可以让它在美国或者北约要针对中国的时候保持中立。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名叫《NATO vs China: Is This Planet Earth's Future?》文章,其中就建议,要保证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的军事优势,就应该将北约这个庞然大物拉进来。所以美国不只是希望北约国家像它一样来中国南海以及台海地区搞“航行自由”,它更希望这些国家以北约的名义进来。这个时候,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土耳其表示:“土耳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会参与任何反华行动,也不允许在土耳其境内出现任何针对中国的暴恐行动。”正好瓦解了美国的这种企图,使得我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行为更加理直气壮。
从土耳其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北约并不是一个铁板一块,只要好好利用,他们之间还是有着被我们各个击破的嫌隙的,而且有土耳其开了这个先河,就会有其他北约国家陆续像中国表达善意。而目前在北约中已经有很多国家都表示不会趟这场“浑水”。
不仅如此,连欧盟成员国,又是北约成员国的德国也表态了。2021年3月25日在一次欧盟视频会议结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表示,“虽然欧盟和美国有许多共同点,但是欧盟在中国有自己的利益,因此欧盟和美国的对华政策并不会保持一致。”。事实上,北约有北约的利益,欧盟也有欧盟的利益,他们知道这时候要是跟中国撕破脸皮的话,只会让他们在华利益受损而已,而这些受损的利益又无法从美国那儿得到补偿,因此,必要的时候包括德国在内的北约国家、甚至一些欧盟成员国也会“甩开”美国单干的。
德国总理默克尔
那为什么德国也会选择“抛开”美国呢?
对于德国来说,它跟美国可是有着不少冲突和矛盾的。在伊朗核协议上,当时的特朗普政府采取退出的态度,而德国则坚持应该继续遵守伊核协议,并且曾经为了支持本国企业与伊朗企业继续生意而研究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同时德国是巴黎协定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而特朗普政府又选择了退出,导致德国跟美国打了不少的“口水战”;另外,美国政府一直指责德国的北约成员国会费交的不足。美国政府希望德国政府承担相当于国内国民生产总值2%的会员费,而目前的德国承担的北约会员费只有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1.2%,但是默克尔政府觉得,德国在其他方面的投入也应该被算上。
尤其是德国不顾美国政府的反对以及北约某些国家的“担忧”,修建一条通过波罗的海直接连接德国与俄罗斯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北溪二号”,是俄罗斯天然气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五家欧洲公司的合作项目。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是“北溪二号”线股份公司的独家持股者,负责实施这一耗资95亿欧元的项目,并承担一半的费用。截至2021年1月19日,“北溪二号”项目超过90%已铺设完成。虽然美国以及北约国家都觉得这会使德国被绑架在俄罗斯问题上,但是为了德国的国家利益,默克尔依然顶住了纷沓至来的压力,毅然决然地坚持这个计划。这说明什么?这更加说明,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并不是铁板一块,但大家的利益一致的时候,他们就能团结对外,而当自己的国家利益与北约的整体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会为了显示的需要采取务实主义的态度的。
中国国旗与澳大利亚国旗
当然,除了土耳其、德国,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国家找到突破口的,比如那个一直想成为欧洲主导力量的法国,只要我们拿的出足够的诱惑,他才不管你什么北约不北约的。还有意大利,它不只是我国传统的商业与贸易合作对象,而且还是疫情期间受到我国重点援助的国家之一。对于这些国家,我们既要让它看到与我国合作的好处,如经济发展机遇等,也要让他们看到敌对中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像前些日子因为到处针对中国、抹黑中国的澳大利亚被中国关税组合拳打得严重内伤、至今还未恢复元气,又像刚刚被中国制裁的英国的个人与机构一样,白花花的钞票损失,就算他是铁石心肠,经此也该化绕指柔了吧!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是处理国家与国家关系所应遵从的最基本的原则。当然,想让美国的“盟友”彻底“脱离”不是一日之事,但美国所标榜的所谓的“中美竞争”,更多的则是其“不怀好意”的揣测。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话语权的增加,中国在前进道路上的朋友也会越来越多,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相信美国也是“深有体会”的。
·中文新闻 一名球迷的言论让 AFLW 明星流泪,联盟已介入调查
·中文新闻 47 岁的詹姆斯·范德贝克 (James Van Der Beek) 在有机会与家人分享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