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中文新闻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德国分裂了



在加拿大


作者:刀笔历史
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德国分裂了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德国境内的各个占领区的州政府首脑和各个政党的领袖们就开始行动起来,商议如何组建全德统一的政府机构。
但是德国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德国作为战败国,正处在四个战胜国的分区占领之下。大国掌握着德国的命运。



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德国
苏、美、英三国也希望德国保持统一,但那是一种把整个德国纳入自己营垒的统一。

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德国的东西两个部分分别置于界线日益明显、关系日益紧张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控制之下,只要两大阵营互不向对方让出已经占有的阵地,德国就难以避免分裂。从这一意义上说,苏联和西方国家都并不很重视德国的统一。

西方国家在不可能把整个德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情况下,对分裂德国采取了更为主动的态度。换一个角度说,苏联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策略更高明一些,它总是让西方国家先走第一步。
西方国家分裂德国的第一步,发生在1946年12月2日。这一天,美英两国宣布合并双方的占领区,成立所谓的“双占区”,双占区设“经济委员会”作为其立法和行政机构。国家的雏形已经呈现。



英国首相丘吉尔(右二)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左一)

苏联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947年6月,苏占区内成立了“德国经济委员会”,负责在苏联驻军当局领导下,管理全区的经济事务。

同年12月,又在柏林举行第一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意在代表整个德国,因此邀请了部分西方占领区人士参加,并且宣布要组织代表全德的中央政府。
1948年,西方国家分裂德国的活动出现高潮,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扣人心弦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2月5日,美英占领当局同德方有关部门协商后,颁布了“双占区章程”,使未来国家结构的雏形更趋完善。章程规定加强经济委员会的立法权,由经济委员会选举产生的各管理部门的主任组成“行政委员会”,行使政府的职能,另由每州派出2名代表组成“各州委员会”,按上议院的方式参与立法。

此外,“双占区”还成立了“德国高级法院”和“德国各州银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另外还有金融调控机构。

2月13日,苏军占领当局宣布,扩大苏占区内德国经济委员会的权力。
1948年2月下旬至6月上旬,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具体商议成立西德政府的事宜。会议作出了一系列使德国走上政治经济全面分裂道路的决定,包括:把法占区并入双占区,组成“三联占区”;在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召开西占区制宪会议,等等。



苏联占领区阅兵

苏联也采取相应的行动。1948年3月17日至18日,在苏占区召开第二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有西占区代表参加的“德国人民委员会”作为全德的代表机构,新成立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又立即开始主持起草宪法草案。

3月20日,苏联宣布退出“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至此,早已形同虚设的该机构正式瓦解,四国合作的象征物消失。

与此同时,苏联方面开始采取行动,要把西方国家赶出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中央靠近新的德波边界一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从西占区进入柏林,要经过苏占区的领土,而且其距离数倍于从波兰边境到柏林的距离。
苏联方面认为,如果把德国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西方国家有理由分占其首都柏林,如果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因而西方国家也就没有理由留在那里了。



平心而论,在苏占区的心脏部位安上西柏林这个赘瘤,确实严重损害了该区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利益,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西柏林干扰苏占区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以后又使其成为派遣特务的理想通道。

盟国管制委员会的有关文件曾明确规定,西占区和柏林之间建立三条空中走廊,也就是从汉堡、汉诺威、法兰克福到柏林之间,各有一条高1万英尺、宽20英里的飞行走廊。

在地面交通方面,西方国家一直在使用从赫尔姆斯德通往柏林的铁路线,然而除了柏林美管区第一任军事长官派克斯能拿出私人的会议记录证明外,西方国家在同苏联发生争执时,拿不出正式的文字根据来证明四国曾就此事达成过协议。
1948年3月30日,苏联驻柏林代表通知柏林的美国军事长官,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的证件,并检查所有货运和除了私人行李以外的一切物品。同时,苏联还宣布,在西占区和柏林之间,实施为时10天的交通限制。



占领区士兵与儿童对话

美国方面除了向苏联提出抗议外,还故意从西柏林放出一列火车,来试探苏联方面限制地面交通的决心。苏联方面说到做到,当这列火车进入苏占区后,就将其调转到备用的侧线上。

火车在侧线上停留几天后,被迫撤回西柏林。

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客运和货运,一时陷于停顿。西柏林驻军的供应,只能依靠空运来维持。

西方国家组建联邦德国的行动仍在继续。1948年6月1日,六国伦敦会议通过《伦敦议定书》,决定着手起草西德联邦宪法,6月18日,西方占领当局又宣布在西占区实施币制改革,以新的“德国马克”(又称“B记马克”)取代原来全德通用的旧马克。币制改革有利于西占区的经济发展,但是进一步加剧了东、西占区之间的分裂状态。

苏联立即作出反应。6月22日,苏联也决定在苏占区实施币制改革,发行新马克。由于准备仓促,来不及印制新的币种,只能在原有的纸币上打上特别印记,成为“D记马克”。柏林的特殊地位在币制改革的过程中再次呈现。位于苏占区内的柏林将使用何种货币呢?
苏联方面认为,整个柏林市都应该使用“D记马克”。苏联驻军参谋长在发给德方市长的文件中不无威胁地写着:“苏联军事当局坚信,柏林市政府将能够执行有关实施货币改革的各项指令。”



D记马克

西方当局却认为东柏林可以使用“D记马克”,而西柏林应该使用“B记马克。”

柏林市民在6月23日大清早,面对着两种对立的币制改革。根据苏联军事长官的命令,苏联发行的新币应该在整个柏林流通,但西方三个军事长官则指示柏林市政当局,苏联的命令仅适用于东柏林。

柏林一时陷于混乱。
当天下午,柏林市政府召开特别会议,讨论货币问题。由于市政厅位于苏联控制下的东柏林,议员们当即陷入热爱社会主义苏联的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时间一过正午,市政厅前的大街上人山人海,下午2时,示威群众冲进市政厅,挤满了会议室和走廊,使原定4时召开的会议足足推迟了两个小时。



会上争论激烈,但根据多数原则,会议通过了决议:苏联军事长官的命令只适用于东柏林,西柏林则遵从西方三国的命令。

不少议员走出市政厅时,遭到愤怒的示威群众一阵痛打。

西方实行币制改革的第二天,苏联封锁了通往西柏林的水陆交通。6月19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大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经济上为苏占区的一部分,”为了“保护苏占区居民和该区的经济利益,防止对苏占区货币流通的破坏”,决定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路实施下列的“交通管制”:
(1)停止火车的客运交通;

(2)禁止西占区的汽车和马匹进入苏占区;

(3)水路运输须经许可并经彻底检查后始能放行;

(4)个人通行证无效;

(5)货运列车须经彻底检查始能通行。

对此,西方国家由美国驻德军事长官克莱出面,通过记者向世人表明西方国家的决心,他说:“苏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迫使美国放弃柏林。”

6月24日,苏联将声明的内容付诸实施,切断了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

美国开始制造紧张气氛,煽动西柏林居民对苏联的不满。它拒绝了苏方提出的向西柏林居民供应粮食和用水等必需品的建议,同时故意透出消息说,西柏林的粮食库存只能维持36天,煤库存只能维持45天,一个月之后,西柏林250万居民将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同时,美英占领当局对苏占区也采取了封锁措施,以示报复。6月24日,英国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和钢。25日,英美双占区经济委员会决定进一步限制同苏占区的贸易。由于很多在东柏林工作的苏联人把家安在波茨坦,他们每天都要取道美管区上下班,克莱下令对这些人故意留难,寻衅找碴。
6月26日,苏联驻德军事长官索科洛夫斯基乘车经过美管区,被美国装甲巡逻车拦截。索科洛夫斯基的武装警卫人员立刻从后面的一辆车子上持枪跳下来,而美国“巡逻人员迅速用枪口对准索科洛夫斯基的胸膛,他的警卫人员就软下来。



苏联驻德军事长官索科洛夫斯基

在美国官员到达那里检查身份证和放行之前,他被扣留几乎1小时。但是美国方面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僵,当晚克莱就亲自登门,向索科洛夫斯基道歉。

西方国家不肯撤出西柏林,也不愿意用武力打开连接西柏林的水陆通道,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通过空运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的实力。

依靠空运来维持250万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这个设想是非常大胆的,连美国驻德空军司令柯蒂斯·李梅将军也为之吃惊。

6月24日,克莱和李梅通电话。克莱的一名工作人员曾描述了这次通话的开场白:

“柯蒂斯,”克莱说,“你们能用飞机运煤吗?”

李梅呆住了,以为电话机出了毛病,过了一会儿才回答说:“原谅我,将军,请你再说一遍好吗?”
李梅放下听筒后,立即调动他所掌握的飞机,第二天就开始向柏林实施空运。



在空运中主要使用了美国的B-29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英法两国也派出了部分空军飞机。西方三国占领军和西柏林居民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粮食、布匹、药品、煤炭甚至某些机器设备,都依靠空运来保证供应。

空运实施初期,每天的空运额达到近4000吨,5个月后,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大运输规模,为此,新开放了法管区的一个大机场供空运使用。这个机场附近,正好有一座苏联控制的柏林广播电台的转播塔,塔身很高,紧靠跑道,妨碍飞机起降。

法国驻德军事长官不顾苏方的强烈反对,下令将其炸毁。这样,到1949年1月至2月,空运额提高到每天5500吨。

美国驻德军事长官的政治顾问罗伯特·墨菲,曾经在《置身于军人中的外交家》一书中,描述过一个空运的片段。他回忆起1949年2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美管区坦伯尔霍夫机场的空运景象,写道:“不论天气好坏,不分白天夜晚,每20分钟就有一批四引擎的巨型飞机抵达。光线强烈的探照灯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昼,巨大的雪铲把机场铲得干干净净,机场四周白雪堆如小山。”
克莱则在《对德决策》一书中,洋洋得意地写道:“当1949年的春天来到的时候,我们和英国同僚一起,使空运达到了每天平均8000吨,这是封锁前我们经由铁路和水路能够运到柏林的数字。”



1949年5月,苏联对柏林的封锁正式解除。在长达11个月的“柏林危机”期间,西方国家共出动19.5万余次飞行航次,运送了140余万吨生活物资,空运费用高达2.5亿美元。

在柏林危机的过程中,柏林先于整个德国,首先正式分裂。1948年秋,柏林市议会和市政府在亲西方分子的控制下,从东柏林搬到西柏林。11月间,东柏林召开由各工厂和群众团体的代表参加的“特别议会会议”,选出新的市政府,但西占区不承认它的权力。

12月5日,西柏林也举行选举,建立了自己的市议会和市政府。这样,柏林正式分裂成为各有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的两个城市。

1949年,这一年里新中国成立了,而整个德国在大国的争斗中也正式走向分裂。6月23日,西占区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该基本法俗称“波恩宪法”。9月20日,联邦德国宣告成立。

苏占区也于5月29日至30日召开第三届德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批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10月7日,民主德国宣告成立。



分裂后的德国形势
猜你喜欢:

二战后,美英苏三国用这个方法,彻底打断了德国的脊梁
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常”大国,也有不能使用一票否决权的时候
新中国的首例贪腐案,毛泽东批示:非杀不可
维持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体系,苏联曾是创始国,却拒绝参加
1921年,建党之前产生了分歧,毛泽东:走俄国人的路



  ·生活百科 从中国运输120公斤小型发电机到澳大利亚最经济的方式是什么?
·生活百科 伪造的澳大利亚邮票在 eBay 上公开出售。难怪邮局每年都在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