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外贸
2010年毕业,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安徽的一家服装厂当跟单, 如同老板说的, 干满半年可以调到杭州外贸部,当业务员. 工资开始说的是2300, 然后每个月到账的只有1865. 至于那没有的一部分, 那时候没多想. 很踏实的工作,最多一次为了一批德国的货, 接待了那家公司的3个QC. 德国的,印度的,菲律宾的. 菲律宾的那个是个懂行情的家伙, 说自己在上海房租交不起的借口,找老板要了5000... 现在想想这人为德国公司干事还这样.. 不愧为菲佣. 佣人也厉害的.在这家服装厂工作了8个多月,一直到2011年春节前,老板答应的什么条件都没有去兑现,加上那时候刚出校门,看社会还是很单纯很简单. 最后离职.
2011年春节后,从安徽出发,到了义乌,在一个饰品厂待了7天,其实就是在那混了7天. 在大学一同学的感召下,抄起行李去了深圳. 在国企下属的一家工厂当起了海外部助理. 带我的师父是个女的,刚进去不懂企业内部的关系网. 话不多,就是跟单加发货. 因为深圳这家工厂和安徽服装厂产品差距太大,还有就是工作效率. 深圳这家明显要高的多,因为装柜和跟单事情被师父说了很多遍. 在这家工厂的压力很大,但是学的东西很多. 从深圳工厂到惠州的工厂,偶尔要出差. 师父是个爱打报告的人,慢慢的其他同事说我来之前她已经换了好几个助理. 半年一个, 我算待的最久了, 一年. 深圳的时光可能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开心的. 上班和生活要分开. 上班即便被说的一头包,但是下班了跟同事一起打篮球,然后部门聚餐,再者周末自己喜欢一个人在深圳到处走走. 我现在喜欢把深圳比作 "天使之城" . 即便住在关外比较乱,但是在那里没有深圳人这一个词汇. 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又在海边,一切都是美好的回忆.
2012年离开深圳去了江苏老家的一家亲戚工厂做电子配件. 亲戚是想去让我帮忙,开的工资也很一般. 刚去没多久,就一起去香港参展. 可能出于他是富二代的缘故,展会的时候他在现场玩起了实况足球. 老外在后面看的大眼瞪小眼. 后来没多久,因为打样的问题和亲戚闹翻. 客户订单是一个月30万Pcs. 样品费打的很及时,交期为15天. 没好意思去催打样的技术(工厂也就一个技术,坐的产品也属于低端货). 到了第十天去问那个技术,他说他看看图纸,然后发现有个铁支架需要开模具. 我就纳闷了,当时图纸都给他看了. 起初不说模具费用,最后开始打样的时候再说. 最后样品在第十四天赶出来,对于客户要求的插拔力,绝缘耐高温. 这些工厂都无法测试,至于找谁去测试,这个问题至少到现在都没个下文. 最后因为这事,亲戚一家站在技术一边,可能公事久了想法都一样. 最简单的想法: 大多是打了样不下单. 但是也是从这个亲戚工厂出走开始,自己单独干起了电子配件.
2013年春节前的一个意大利订单, 20000RMB FOB出货方式,赚了大概3000RMB. 算是人生自己挖的第一桶金子. 之前在亲戚工厂靠开发信开发出来的一个美国客户在这随后的2年内一直算老客户,他们的订单不大,但是询价多,小单的利润往往比较丰厚. 唯一让人头痛的是这个客户的付款方式, NET90. 出货后90天才付款. 第一单当时是穷的光屁股. 找父亲借钱做的,后来退税下来了,慢慢的也开始稍微好点. 加上自己开发信又开发出不少零散的客户,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客户. 这个NET90美国客户打样还不喜欢掏钱. 做这个客户2年时间,零零散散也赚了个5万左右. 真的不算多,但是不怎么操心. 因为西安的工厂产品质量蛮好,偶尔我要去催下交期. 而且和那家工厂老板的付款方式他给我3个月的压款. 我也没了资金顾虑. 其中西安这家工厂帮忙做5万美金订单的样品,期初4周,结果做了2个月还是做出来的不合格品,最后硬着头皮把不合格的给客户了. 客户测试结果也不用多说. Reject. 还有一次他们犯的错误,头2个试单,量小,一个订单也就2000 USD. 做的蛮好. 结果订单到了2万USD的时候,那个工厂的老板才发现价格报低了,一个产品加1美金的单价. 跟这个美国客户解释后,订单黄了. 这是唯一让我能记住而且不会忘的. 2013年一年没有B2B,就是开发信,赚了3万多. 在家门口,开销稍微小点, 最后到再次离家的时候口袋只剩8000. 我赚的钱基本上都贡献给铁道部了. 关于电子产品, 图纸我是自己摸索出来学会看图. 然后一些电气参数也是自己没事百度学. 真正工厂,除了亲戚家的一些机器,真正测试的看都没看过. 这是作为一个销售的最大的短板.
2013年10月去了下上海,在朋友那待了10天,然后2014年春节后到了上海. 想想大城市机会多点. 面试的一家以为是外企,结果进去发现那外企就是所谓的离岸公司. 老板做进出口生意. 不想说太多. 员工对老板的抱怨很多,诸如不按时发工资,这可能只是一点点. 离职的员工能和老板吵到最后. 那老板说要找黑道的人处理.... 感觉自己入了黑社会... 待遇很一般,只是老板看我能力还不错,对我还算放心. 但是我对他也不存在什么好感,也谈不上贵人. 外贸路上的唯一贵人是深圳那家工厂的海外部经理,目前为止都沿袭了他的邮件风格和做事风格( 稳如泰山). 这家公司的老板在浙江开了个小工厂,有个厂长帮他在那,他对于身边人的不信任到一种程度. 快离职之前,上海这家公司的老板在公司楼下跟我说,想换了那个厂长,让我去当. 我的第一反应是: 那个厂长大夏天的帮你跑这跑那,又要看厂出货. 你这么对人家,多少做人也要有点底线好么.
离开之后,这个公司非主打产品的一个国外客户跑来想和我合作. 当然对于那个疑心的老板,他肯定是知道的. 各种电话喊出来吃饭. 摆明了鸿门宴. 和这个客户做了大概几单,伤不起的就是压款. 货款见提单COPY才付. 一直到今年春节后, 注销了自己的离岸也和客户说不做了.
转给给期初说的NET90美国客户验货. 拿着死工资的日子做了大半年,还在坚持中. 验货的工厂说是工厂,说白了是作坊. 工厂老板外债一堆,在工厂没事看到最多的不是送货的外协,而是要账的. 在工厂,很多时候我还得打个下手. 今年制造业的不景气,在这家工厂周边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企业基本上10个有7个处于下了死亡通知书,3个也只是撑着最后一口气. 偶尔个别好的,让其他工厂看着很是羡慕. 也看到一大早一群人罢工的. 各种情形. 很多时候老板用不用心经营工厂,在困难的时候很能体现.银行没了放贷,工厂资金链一断,各种三角债的出现,资金大的最后都不了了之.
现在最让人迷惑的是自己到底还要不要这么执着的去在这家死不死的作坊继续待下去,为了来年还说不准的签证去国外工作. 但是去了,完全从0起步. 但是国内待着, 做电子配件市场真的很饱和. 做上海那家公司的产品,发再多的开发信也是石城大海. 都是拼单价的产品.没事喜欢网上找找,然后去展会看看,有没有新产品可以有点技术含量的,这样符合市场的趋势. 对于SOHO来说,远不是单单的心怀大志. 更多时候需要静下来思考思考未来的路,坚持是不假,但是坚持到最后你能得到什么? 本身SOHO就是比较脱落社会群体,再融入的时候时间会比较长. 就和野生的动物你把它顺化成自己的宠物. 这难度..加上27岁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还是个单身族,存款有那么一点点,不够自己在安徽付个首付. 我是倾向自己付首付,不喜欢用父母的钱,至少毕业后都是跟他们借,而且也都还了. 借了1.2万,往往还他们2.2万. 这都是春节时候的事情. 毕竟对父母给再多,他们大多数时候是替你攒着. 可能学的外语系,再加上思想和大多数同龄人不太一致. 喜欢国外那种独立自己创造一切,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 很多难处只有自己知道. 老外纳闷为什么中国年轻人结婚就必须要房子,他们或许真的应该去问问丈母娘..
困境,低谷的时候往往是转型的好时机. 转型自己,转型自己的将来.
评论
至少父母对于一个不安稳的孩子,永远想捆在身边. 喜欢了自由,有着自己的想法. 行情不好,不单单是收入的降低,而且信心一步步再被磨灭. 鼓励的话语是需要感谢,但也要尊重现实. 自己在思考着是否真的在一个地方安定下来了, 慢慢的也就会是个转机,慢慢的会有起色. 每次验货的时候,都是早晨4点就需要起来赶到火车站坐最早的动车或者高铁. 验货的时候也是吃着沙县住着MOTEL. 这一切是个回忆,人生打拼的一段美好时光. 埋在心底,更多时候这些会让自己成长的更快,更加独立.
评论
楼主还在坚持吗
评论
国内经济行情今年和明年都不会有起色. 即便出国对于我来说,算是个逃避. 所以我在考虑这份坚持值不值得.
评论
楼主外语系的呀,膜拜一下 加油,办法总比困难多
评论
感觉没钱就是最大的壁垒.
评论
加油加油
评论
LZ加油
评论
合肥外贸?
评论
呵呵94 年外语系毕业 做了几年文员 然后02年做外贸 04年底SOHO至今 :loveliness:
评论
你应该做到有自己实体了.
评论
各有各的难念的经啊!!继续修炼~~~~~~~~~~~~~···
评论
楼主经历丰富 都做过什么行业?
评论
我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 带着手机 满世界都可以工作
评论
想法蛮好. 做了久了,也是种习惯
加拿大电商我的客户需要从非洲免关税国家进口一些商品,所谓的免关税是不是也不用交增值税。 如果要交增值税,增值税的税率是多少? 菜鸟向各位前辈请教了。 评论 关税与增值税是俩个税种 加拿大电商Hallo, bitte schicken Sie uns mehr info uber die QT8-15- Machine MfG Alfredo 评论 晕死 是德语 你去德语区问问吧 评论 要你关于QT8-15- 这个型号机器的信息 评论 跟你要关于QT8-15- 这个型号机器的资料信息
·新西兰汽车 全新电蒸煮锅
·新西兰汽车 婚纱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