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外贸
原标题:十万紧急,美日策划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回迁战略作者:陈琛
一、日本斥巨资支持制造业供应链重构
看到各大媒体上发出消息,日本政府为应对新冠疫情对于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经济产业省推出了总额高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的一项抗疫经济救助计划。找来文件读了一下,其中在政策文件的第四部分提出要建立强韧且具有弹性的经济结构,并直截了当的提出,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日本政府要大力支持将生产基地返回日本和实现多元化,并在形势结束后继续重建外部需求。
在这一章节,文件提出了支援产业链重新构筑。对一些依靠单一国家生产的必需品、材料的制造商将生产工厂迁回日本国内进行补贴(中小企业补助率2/3、大企业1/2等)。同时,提高对生产口罩和酒精消毒液、防护服、呼吸机、人工肺等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产品的日本国内生产厂的设备整备补助率(中小企业补助率3/4,大企业补助率2/3)。此外,对高度依赖国外进口的药品原药等的国内制造厂的设备整备提供支持(补助率1/2)。进口产品、零部件中单一国家依存度高的产品,对向东盟国家等建厂的企业给予补贴寻求生产设备多元化(中小企业补助率2/3,大企业1/2)。降低、替代对单一国家依存度高的零部件、材料的使用量,组建依靠数据联通的快速、柔软的供应链,研发强化供应链的新技术的同时,做好稀有金属的储备工作。
根据网上公布的详细计划,日本政府宣布将向生产转移回日本的公司提供直接贷款2200亿日元(20亿美元),为寻求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的公司提供235亿日元(这些数据并不是日本政府直接公布的数据,而是一些媒体经过测算后在新闻里放出的数字)。
虽然各种报道的解读更多强调日本为了推动制造业从中国的回迁,但是我们从日本政府相关发言和文件里的描述来看,目前的政策更多是针对供应链的多元化,在这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政府和产业界开始认识到,不应该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产业链的安全和多元化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比经济效率要重要。
一项政策的出台有多种因素,在疫情之前的2018年和2019年,我们就看到日本的企业明显加快的产业链布局的多元化。日本东京商工调查公司(TSR)依据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的全球数据库(World Base)以及该公司所拥有的日本国内企业数据库,就日系企业在华设立企业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共有1891家日系企业在中国设立了4380家企业。而在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部分企业“已经”或是“将要”离开中国……
在日系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感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中美贸易摩擦给日系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扩大。一部分日本制造商正在重新审视甚至出现了转移在华生产的动向,而这一动向有可能从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扩展到更多的行业。据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实施的问卷调查显示,关于今后2~3年的在华业务方针,回答“增产”的企业占28%,较上年的41%下滑超过10个百分点;而回答“减产”的企业则增长一倍至10%。很多日企计划在东南亚的工厂实施增产,同时缩小对华投资。
中美贸易摩擦似乎加速了这种多元布局的演化。根据日经新闻网的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近期发布的2019年度“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展开相关问卷调查(JETRO海外经济调查)”显示,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税大战,日本企业加速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放缓。今后,在日本企业力争扩大业务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中,选择中国的比率大幅降低,选择越南的比率出现上升。
二、美国愿意给企业支付搬家费用
相比我们的邻居日本,我们在制造业上最大的战略性竞争对手美国,其在这两天的态度则更加昭然若揭。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日本政策的“启发”,还是早有预谋。白宫经济顾问库德洛(Larry Kudlow)在日本宣告消息的当天也提出类似的看法,他提到美国也应为每家想要离开中国的美国企业负担搬迁费用。
周四当天,库德洛在《福斯财经网》节目上被问到,美国公司过分依赖中国,要做什么才能在疫情过后改变这种商业关系?他回答「一种方法是向美国公司支付搬家费用」。库德洛表示,若美国能「百分之百立即减除」这些支出,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结构、翻新等费用都会由美国政府负担。
和日本不同,美国在中国的企业,大部分是作为区域性的运营总部,更多的是北上广写字楼的白领工作人员,美国制造更多是依靠中国本土的加工制造能力,比如苹果之于富士康。即使是一些美国工厂,他们的存在也是更多的为美国在中国的整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他们更多作为供应链的一份子扎根于中国,给美资汽车公司提供配套的零部件企业,他们是否需要回到美国,并不是由自己决定。
三、保持高度警惕,防止负面效应集聚
上面的这些内容,在各大媒体上都有非常详细的报道,英语和日语比较好的朋友可以直接去挖掘第一手的情报和专家解读。从资金上看,是数千亿日元、几十亿美国,相比撬动制造业价值链所需要的力量,日本和美国政府拿出的资金只是杯水车薪。但对于这种逆全球化、“制造业离开中国”的动向我们仍然应该保持警惕。
原因有三点。
其一、美国和日本仍然是全球制造业的领先者,我们应小心他们的组合拳。除了供应链转移以外,他们还会施以技术链封锁、加大贸易摩擦等手段来形成组合拳。中国制造业规模已经远超美日,但是在全球供应链和技术链的控制力仍然远不及美国和日本,我们看到庞大的中国服装制造力,但是或许我们看到的工厂,他们是在按照日本和美国企业的要求和指令进行生产,我们看到一些电子、机械产品源源不断的从国内工厂中运出,但是很有可能最终做系统集成的企业还是美国或日本企业,从中国搬走那么庞大的供应链不太可能,但是通过供应链搬迁战略,再加上技术链断流等手段,有没有可能会使得制造业局部领域出现干枯、萎缩,甚至衰败呢,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警惕。
第二、小心供应链搬迁的虹吸效应。一家大型企业的离开,很有可能会造成数十家中小企业的转移。我曾经调研过天津一家大型美资企业的转移,当时因为环保压力,他们整体搬迁到山东。这家企业的离开很快就表现到了产业链上,首先给他做包装的企业也面临着关门,甚至包装上金属条的供应商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客户。还有几十家给他提供化工原料的供应商也需要转型、搬迁或者关门。甚至是企业周边的小卖部、服务设施都面临关门。这只是一家企业的围观视角,企业的转移一旦形成规模和势头,很有可能带来严重的虹吸效应,到那个时候,甚至不需要美日政府的干预,产业链资源也会源源不断地向外转移,比如我们这几年看到的东北地区,部分企业的转移已经使得产业链转移跨过临界点,产业向外搬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比起美国的赤裸裸的宣言,更应该小心日本的步步为营。全球制造基地在近百年内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东亚地区的转移,而亚洲地区目前也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网络,中国更是在近几年取代日本成为了网络中的中心,但是从整体来看,中日韩仍然是东亚生产网络的核心,三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其实是东亚地区制造业快速崛起的重要基础。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供应链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甚至在某些细分行业上已经达到了“合则立,分则豫”的紧密关联。我们纵观汽车、机械、电子、船舶等复杂产品的制造,越来越多复杂产品的研发和制造需要这三个国家作为主要参与力量合作完成,在许多高端制造业领域,日本和中国其实本可以作为全球的最佳拍档,在创新、效率和成本上打造全球最优。
你可以想象,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富士康工厂里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最新款的iPhone手机,位于日本本土和中国的的近百家日资工厂也需要开足马力,日不停歇地向中国提供关键的元器件。日本企业离开很有在一些产业上带来严重的连锁效应,大量的日本企业存在于制造业的中场位置,如果他们退出或者疏离,中国损失的可能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数字,而是基于紧密合作供应链的效率,比如日本零部件的退出,很快就会反映到我们组装iPhone手机的成本和速度,然后也会影响富士康会不会将重心放在中国,最后也会影响到其他零部件供应商的决策。
毕竟风起于青萍之末,在这种时候,除了宏观战略上的部署以外,对于产业链的整体把控,对于重要环节的梳理和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并不怕美国的政界的KOL发出一些惊人言论,也不怕日本政府在文件里列出的巨额数字,我们更应该关注产业链微观环节,避免各种负面效应的集聚和传导。
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看起来很快,实则“很慢”,大量的核心技术我们仍然有待攻克,一些战略性产业还有待培养,有一些领域我们还很滞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即使我们奔跑前行,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毕竟欧美日花费了上百年的时间。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离开,看起来很慢,但我们也要提防加速的风险。我们要小心躲避组合拳,全力化解连锁效应,尽可能避免虹吸效应。
希望我们的制造业在成功抗击疫情之后,也能成功抵挡住来自于美国和日本的压力测试。
===================
供应链外移和供应链回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移明显带有倾向,但回国有自保的味道。
当然这个动作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需要有长期面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准备,顺势而为,逆势而动,找到我们新的定位和价值
评论
跟我之前预测差不多,这次疫情给欧美国家提了个醒
1.不能什么行业都让他资本逐利跑到中国,疫情期间连口罩都只能靠中国,或者自己手切,所以接下去这些医疗行业估计欧美都会重新扶植起来,亏钱也要养在国内
2.疫情前期是中国崩溃,无法生产,疫情后期是中国能生产,国外崩溃了,但是有货也很难运,运费太高速度太慢了,所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就像我们公司所有的配件厂都有2家,所以你懂的
3.国内一些左派,天天喊抵制这个,抵制那个,现在欧美日韩台顺了这些脑残的意怕了你了,主动走人。当然国内成本上升太快,最关键还是房价,08年到现在涨了400%有的,我们公司工人工资平均每月5000元,还在以每年500元的增幅加,不然人家真吃不起饭住不起房。不知道今年银行大放水是不是又要去炒房,菜价反正是让人心惊了。
评论
这类被迁出去的工业,为何会被迁出?
因为在本土,它无法再为资本产生巨大的利益了。
中国为何这几年,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其实无非也是这个原因。
其实就拿口罩来说把,这玩意涉及到的从化工,到纺织,到电子,到机械,任何一个环节被卡,都会导致生产无法继续。
没有聚丙烯颗粒,就没有熔喷,而有了颗粒,没法把颗粒做成熔喷也不用说其他的。还有口罩机的快速制造,表面看其实这玩意没啥技术含量,但这个前提是建立在中国有完整的工业规模的情况下。
而你如果不把这一套体系都搬回去,那么又有什么作用??
而全部搬回去,靠着ZF的那一点补助,这类行业真的能获得跟在中国一样的利益?
尤其是面对接下来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资本如何去选择?
其他国家我不清楚,但在夏季到来的这还有一个月的日子里,希望美国跟日本不要被病毒打败吧。要不然也不用选择了。
评论
其实与其警惕他国做出啥决定,不如警惕接下来国内会不会把搞新基建的钱,又给丢到地皮身上。毕竟相比成效久的新基建,能快速获取一笔资金,对于目前被疫情打击的地方ZF来说很重要。
希望别再出现割自己身上的肉,结他国之欢的事了。
评论
连台湾都能一天生产1700万个口罩,你说搬个口罩产业链有多困难?台湾的资本都亏死了吗?关键在于早做准备而已。欧美一些国家不准备才被打个措手不及。台湾的口罩机本来想从日本进口发现日本部分生产卡在大陆出货太慢,结果从德国进口很快解决。说明德国没有把大批产业链转移,得以处变不惊。
[ 本帖最后由 gdzack 于 2020-4-12 10:44 编辑 ]
评论
然后呢,口罩工厂搬回去,没有配套的化工厂,没有配套的布场厂,没有配套的机械厂快速制造口罩机。
你搬回去真能爆出多大的量?
至于疫情过后如何,不说远的,就拿国内来说吧,一堆疫情期间转产的工厂你去问问,如果不是这次疫情全球爆发,他们之中有几个人是赚的?
而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全球疫情爆发,国内这些转产的厂,得赔多惨?
评论
还有呢,你看到了台湾省日产1700万。那么台湾省其他的呢?防护镜,防护服,呼吸机,裹尸袋。
这些又生产了多少?
你防疫也不能只靠着口罩这一项基础物资吧?
这就像是一个水桶,决定装水高度的,不是你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低的那块。
评论
疫情来了还顾着赚钱呐?你可知道美国有「国防生产法」?政府可以指定某些私营企业生产国防必需品而且垄断销售去向。美国的国防生产法能指定中国的厂家吗?
我举台湾的例子只是说明连台湾都能大量生产口罩,而对于日美来说,口罩和呼吸机的生产都不是问题。有创呼吸机本来中国也不是生产大国,主要产地本来就在德国和美国。而ECMO机中国更不能制造。疫情过后西方大国对产业链的优化必定会更加偏向充分利用本国资源。
评论
不会都搬回去的,挑些重要的搬回国内,不重要的在其他国家先搞个备份,等中国房价物价再这么涨下去,谁是备份就说不定了
疫情让某些以前看似不重要的行业让人有了新的理解,也对全球化的未来也有了新的想法
评论
这些都注定只是权宜之计。
这些产业的搬出,更多的是你国内的情况已经不能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收益了。
哪怕你国家强行将其留住,也不过是强扭的瓜,能吃,但不好吃。
为何我们国家会放任低端制造业流向国外,也是明白这点。
就跟玩网游一样,你靠着努力抢了大量的小怪,从一众低级小伙伴里面脱颖而出。
这时候,你还继续打那经验跟金币收益都大减的小怪?
你只能升级装备,去跟其他高级角色抢高级怪打。
我一直都是认为,不管外国如何做,中国更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把前期辛苦打小怪攒下来的钱,投入到升级装备上,这样才能去跟其他高级角色抢怪打。不至于在未来掉级,重新掉到低级圈里面苦哈哈继续熬。
评论
任何的理论也好实践也好,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技术基础之上的。美国国内疯狂生产各种物资发了两次大战的财,战后70多年又通过全球化掠夺别国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让其他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和生态污染的代价,几十年下来发现其他国家掠夺得差不多了,依靠全球化他发不了财了,现在美国的环保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对环境污染不大了。把产业再次转移到国内对其他国家搞科技和经济封锁,要再次搞两次世界大战前的那一套。美国是有资本的,所有最核心的技术都在他手上,他集中了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实际上其他国家的那些技术都是些皮毛,一旦他把产业链都收回国内,其他国家基本就只有乖乖跟他买产品的份,他就源源不断高价输出他的各种各样的产品,然后在家笑呵呵数钱!科技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十年下来,二十年下来,世界上很可能就分为两块发达先进的美国和不发达落后的其他国家,然后根本不需要和别国竞争继续成为世界霸主。科技的力量太强大了,核心科技的力量最强大,光靠借鉴和拿来主义获得的永远只能是皮毛,永远只能受制于人,低端的产业链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很快就能被复制,没什么价值,完备的产业链一定是核心环节在自己手上被自己控制的产业链。
加拿大电商我们公司老板个人一笔外汇收入15000美金,然后他不知道让老外打到我们公司的帐户里来了,那这笔款怎么入帐呀 ,如果作内销不是要缴税吗?!那不是太冤了,我可不可以当作订金(预收帐款 加拿大电商各位,我问下,台湾用信汇到大陆,大概需要几天的时间?急都急死了,等着付钱 评论 一般新台币和人民币不可能从台湾打过来,其实从美国,或者哪个国家打过来24小时,尽管多出一
·生活百科 家里还有水疗中心/游泳池 - 电力充足吗?
·生活百科 SA TOU 和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