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论坛 德国工作担心再次封锁?其实在大城市几乎成为现实
在加拿大
评估数据表明,最近几周德国人口不愿出行的人数增加了。大城市面临第二次封锁几乎成为现实。这已经对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酒店门户网站HRS声明,自10月初以来,德国主要城市的机票预订量一直在下降,而取消机票的数量却在增加。同时,预订和取消几乎保持平衡。
从10月12-18日的第40个日历周相比9月28日到10月4日的预订数量下降了34%,但取消数量却增加了50% 。被评估的城市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城市:柏林,波恩,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汉堡,汉诺威,科隆,慕尼黑,纽伦堡和斯图加特。
一项调查显示,德国一半以上的中型企业担心破产。这意味着300万个工作岗位。
大城市居民生活活度明显萎缩
Hystreet公司的一项评估对全国购物街上的行人数量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显示大城市过去一周来访的人数已经减少。
周二和周三汉堡Spitalerstraße上的路人预期一周相比减少了约40%。此外,多特蒙德的Westhellenweg的平均下降了19%,科隆的Schildergasse的平均下降了18%。上周末,在斯图加特的国王大道(Königstrasse)上,人流下降了35%。
航班预订量比上年下降73%
机票价格搜索引擎idealo的评估表明,航班变化更加引人注目。从10月12-18日这一周的预订量较前一周下降了14%,这还不打紧,但是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73%。
在第40个日历周和第41个日历周,预订量与去年相比分别下降了66%和69%。自大流行开始以来,旅客人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而且还在继续下降。
德国铁路的订票也在下降。春季长途交通的比例仅下降到10%,夏季的订票重新攀升,列车上座率达到40-45%。这相当于其他年份正常上座率的75%。铁路发言人称,自10月初以来,长途线路的客户呈现不确定性,但是短途的区域交通量保持稳定。长途线路的商务旅行尤其受到影响。德铁没有透露确切数据。
乘坐飞机和火车的环境不像餐馆和酒吧规定了最小距离,旅客通常会有不安全感。尽管平均上座率很低,还是有人流高峰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租车。
疫情之下,有人欢喜有人忧
租赁公司Sixt表示,特别是在商务旅行中,如今有许多公司的员工都是开车前往客户那里以确保安全。与普遍看法相反,他们看到公司和商务旅行部门的增长非常强劲,Six租车公司的发言人表示,“预订量几乎高于上一年。” “有时候某一级别的全部订满了,所以提前预订是值得的。”
旅馆业和餐馆老板是这种避免旅行趋势下的主要受害者。 “感染人数的增加和住宿的禁止令许多人感到不安。另外,由于接触限制,很多活动取消。 Dehoga酒店和饭店协会主席Ingrid Hartges表示,这些政策引发了取消订单的热潮。他们呼吁政治支持,否则很多公司将难以为继。
德国转账账户比价器 德国Tagesgeld比价器 德国投资账户比价器
汽车贷款比价器 小额贷款比价器 人工智能理财比价器
德国热线版权所有,
评论
韩国日本表面上是西方的制度,骨子里跟中国是一样的。都是儒家文化圈。
评论
好像这些政客们除了封锁,也不会干别的了。
评论
德国的农民约占总劳动力的4%,怎么封?封了就要饿死一大批人。中国经常三辈子同堂,相互照料,德国老人独居,封了一定会死更多的人。
评论
要封锁就像中国那样封死。否则就别封。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欧洲四月的软封锁没有让病毒断根,现在已经证明前功尽弃。经济损失了,结果还迎来了二次爆发。
评论
这好像是民主国家最大的软肋吧。
评论
现在的规则,如果人人遵守就应该足够了。可是很多人都不遵守,这才是问题所在。封锁的作用就是强制遵守
评论
到了真正的危急时刻,比如二战,民主制度会被全面取消。不要低估民主国家的执行力。
以英国为例,二战期间所有新闻和出版必须审查,包括私人信件必须审查。美国二战期间罗斯福连任第四届总统(虽然当时两届限制只是惯例而不是今天这样的明文规定),且把日裔美国人迁往集中营监视。这些手段在和平时期的民主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说穿了欧美政府从来就没把新冠当回事。只要重症患者不压垮现有医院床位即可。默克尔从来说的就是压平曲线而不是清零。也就是说,欧美的政策就是“平稳”地走向群体免疫。
但是,我认为这是相当冒险的。因为目前对新冠和后遗症的研究并不透彻。虽然大部分人毫无症状,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人群都是安全的。如何证明现在的无症状,以后终身都是无症状?
评论
今天突然想到也不是全是民主的问题吧。你看日本,韩国这些亚洲民主国家控制疫情做得也不错。可能还是文化问题吧,欧美人太崇尚自由,太骄傲了,很多人不把病毒当回事。
评论
也不能全赖政府,政府有政策,底下人要么反对,要么不接受,政府也没办法。东亚国家控制的好,最大的原因应该是老百姓还是比较重视的吧,愿意拿出自由来对抗病毒吧。
·中文新闻 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恐怖片之一”的恐怖圣诞电视剧终于在
·中文新闻 长期服务 BBC 明星在工作 24 年后宣布离职,并得到了同事们的大